槁项没齿的意思、槁项没齿的详细解释
槁项没齿的解释
颈枯齿落。年老貌。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是时科第既益重,豪儁之士,槁项没齿,冀得当於一试。”
词语分解
- 槁项的解释 亦作“槀项”。羸瘦貌。 明 高启 《<娄江吟稿>序》:“有肯槁项老死於布褐藜藿者哉?” 清 钱谦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之四:“入国下车三叹息,有人槁项在菰芦。” 章炳麟 《訄书·学隐》
- 没齿的解释 一辈子;终身没齿无怨言。;;《论语;宪问》详细解释.终身。《论语·宪问》:“夺 伯氏 駢邑 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汉书·萧望之传》:“下走将归 延陵 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竢见二子,
专业解析
"槁项没齿"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形容人衰老枯槁、穷困潦倒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
槁项
- 槁:原指草木干枯,引申为干瘦、憔悴。《说文解字》释为“木枯也”。
- 项:指脖颈。
- 合义:形容颈部干瘦如枯木,喻人因衰老或贫困而形销骨立。
-
没齿
- 没:通“殁”,意为消亡、终结。
- 齿:指牙齿,代指年龄(古人以牙齿生长、脱落标志年岁)。
- 合义:指牙齿脱落殆尽,借喻终身、直至年老。
二、整体释义
槁项没齿字面意为“脖颈干瘦,牙齿落尽”,深层指人衰老憔悴、穷困潦倒至终老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包括:
- 生理特征:身体枯瘦,衰老不堪。
- 生存境遇:生活困顿,终生未能摆脱贫困。
- 时间维度:强调持续至生命终结的漫长苦难。
三、出处与典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列御寇》:
“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此处庄子借“槁项黄馘”(黄馘:面黄肌瘦)批判曹商追名逐利,反衬贫士虽终身困顿却坚守道义。后世将“槁项”与“没齿”结合,强化了终老于贫贱的悲凉意象。
四、用法与例句
- 古典用例
-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槁项没齿,终无求于当世。”
(形容隐士甘守清贫至死,不慕权势。)
- 现代引申
可用于描写人物晚年凄凉境况,如:
“他一生颠沛流离,槁项没齿,终未得志。”
五、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槁项”词条,释为“颈项枯瘦”,引《庄子》例证;对“没齿”释为“终身”,引《论语》用例。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修订版。
- 《古代汉语词典》
明确“槁项”为“形容瘦弱”,并标注其先秦典籍出处。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 《成语源流大词典》
解析“槁项没齿”为“形容人衰老憔悴,终身困苦”,详列《庄子》及后世文献演变。
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注:因未提供可引用的在线文献链接,以上来源均标注实体出版物信息,确保权威性与真实性。)
网络扩展解释
“槁项没齿”是一个形容人年老体态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析:
“槁项”指干枯的脖子(“槁”意为枯槁,“项”指颈后部);“没齿”即牙齿脱落。合起来形容人年老时颈项瘦削、牙齿掉落的样貌。
二、出处与用法
- 文献来源:
出自清代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豪儁之士,槁项没齿,冀得当于一试。”。
- 语法功能:
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老年人,属中性词,结构为联合式成语。
三、延伸说明
- 语境示例: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强调因年迈而形貌衰颓的状态,如“他虽槁项没齿,仍心怀壮志”。
- 注意点:
部分资料(如)提到“精神矍铄”的释义,但此说法与主流解释相悖,建议以权威来源的“年老貌”为准。
四、相关成语
- 近义表达:
“鹤发鸡皮”“老态龙钟”均侧重外貌衰老,但“槁项没齿”更具体化到颈、齿的形态。
该成语通过身体特征刻画衰老,常见于古典文献,使用时需注意其客观描述性,避免与精神状态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摆递爆发音包苴庳侧惨怖差戾掣手雕刓递车东向犯上作乱翻语蜚虡風從虎,雲從龍逢纷河里孩儿岸上娘和售将归操兼营解羽鸡距极美静婉腰墐灶具修良执廉物领理麟台监立身行己笼樊冒碰某等默语蹑武剖幽析微人意睿化若是山姆大叔生父生死不渝申鉴使轩石缁双丁水区籉簦淌白天阊退味驼鸟逶丽文明戏向仰憸佞晓鬯泄用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