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绳矩 ”。
“绳榘”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éng jǔ,其含义和解释如下: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绳榘”,更多以“绳矩”或“规矩”替代,但在古汉语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仍可见其踪迹。
“绳榘”是一个兼具工具本义与抽象规范的词汇,常用于强调对传统或标准的遵循。
《绳榘》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用绳子或木榫等连接或固定物体的工具。
《绳榘》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纟”部,右边是“属”部。它的笔画数为十九画。
《绳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繁体字“繩櫫”则是对应《绳榘》的繁体写法。
根据古代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古时候《绳榘》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把《绳榘》写作“繩柷”,而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是“繩属”。
1. 他用一根粗绳和两块木头制成了一个简易的绳榘。
2. 构造这座巨大的桥梁需要运用许多绳榘来连接。
3. 制作绳榘需要一定的木工技术和经验。
1. 绳结:指绳子两端或内部的结头。
2. 榫头:指木制构件中与其他构件配合使用的突起部分。
3. 绳索:指用绳子编织而成的粗长物品。
1. 绳索:与绳榘相近,都是指用于连接或固定物体的工具。
2. 绳结:也可用于固定物体,但与绳榘相比,绳结更多用于绳子的结头。
1. 松散:与绳榘的概念相对,指没有连接或固定的状态。
2. 分散:指物体分开或分散开来,而非通过连接工具固定在一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