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涸辙之鮒 ”。
“涸鲋”是汉语成语“涸辙之鲋”的略语,具体解释如下:
源自《庄子·外物》:庄周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对方推脱说等收到赋税后再借。庄周以“涸辙之鲋”(困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作喻,讽刺对方空许诺言却不提供及时帮助。
如“燃眉之急”“釜底游鱼”,均强调危急情态,但“涸鲋”更突出对救援的迫切依赖。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庄子·外物》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涸鲋,是一种常常用于形容河流、湖泊或水源干涸、枯竭的词汇。涸鲋的意思是水枯竭,河湖干涸。
涸鲋的拆分部首是水部和㳄部,涸的拼音是hé,鲋的拼音是fù。涸的笔画数为四画,鲋的笔画数为十一画。
涸鲋在《说文解字》中有记录,是古代汉字演变和嬗变的产物。涸鲋一词的意思经过历史演变逐渐确定并广泛应用于描述水源枯竭的情况。
涸鲋的繁体字为「凈魚」。
在古时候,涸鲋的写法可能会有些不同。一个典型的古代涸鲋字形是由「水」字横写于上,下面是「魚」的原始字形,用以表示无水后的枯魚状态。
1. 这座湖曾经繁荣美丽,但现在已经涸鲋了。 2. 由于连续的干旱天气,河流开始涸鲋,给农田灌溉带来了困扰。
涸泽而渔、山川满目萧条、江河日下。
干竭、干涸、干枯、干渴。
丰沛、充盈、富饶、湛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