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能的意思、黄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能的解释

即黄熊。《国语·晋语八》:“昔者 鯀 违帝命,殛之於 羽山 ,化为黄能,以入于 羽渊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尧 使 鯀 治洪水,不胜其任,遂诛 鯀 於 羽山 ,化为黄能,入於 羽泉 ,今 会稽 祭 禹 庙不用熊,曰黄能,即黄熊也。陆居曰熊,水居曰能。”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姦悉破碎, 羽窟 无底幽黄能。”参见“ 黄熊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能"一词在古代汉语文献中具有特定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文字演变进行考释。其核心释义及来源如下:

一、本义溯源

"黄能"实为"黄熊"的通假异写,特指上古神话中鲧(大禹之父)死后所化之兽。典出《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此处"熊"字在部分古籍中写作"能",因二者上古音近("熊"属匣母蒸部,"能"属泥母之部,战国文字常混用),且"能"字篆书形似三足熊,故生通假。

二、文献佐证

  1. 《史记·夏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晋代学者说:"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明确指出"熊"可书作"能",并强调其三足特征。
  2. 《尔雅·释鱼》晋郭璞注:"鲧化黄熊,即三足鳖也。"印证"黄能"被视为具神异色彩的三足鳖类生物,与治水失败的图腾化相关。

三、字形演变

汉代《说文解字》释"能":"熊属,足似鹿",说明东汉时仍保留"能"表熊兽的古义。至楷书规范化后,"熊""能"二字始彻底分化,"黄能"作为特定神兽的专称逐渐湮没,仅存于注疏文献。

四、文化象征

在神话体系中,"黄能"承载双重隐喻:

学术提示:现代汉语词典未单列"黄能"词条,因其属特定历史语境下的通假用法。研究需依托《春秋左传注》(杨伯峻著)、《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著)等典籍,结合甲骨文"能"字兽形初文进行文字学考辨。


文献依据

  1. 中华书局点校本《左传·昭公七年》
  2. 《史记·夏本纪》三家注本(中华书局)
  3.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撰,浙江古籍出版社)
  5. 《楚辞补注》(洪兴祖撰,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黄能”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1.神话中的动物

在古籍中,“黄能”即“黄熊”,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常与鲧(大禹之父)的传说相关。据《国语·晋语八》记载,鲧因治水失败被处决于羽山,死后化为黄能,潜入羽渊。南朝《述异记》进一步说明:“陆居曰熊,水居曰能”,即陆地形态为熊,水中形态为能。唐代韩愈的诗句“羽窟无底幽黄能”也印证了这一神话意象。

2.汉字“能”的本义

“能”在古汉语中本义指熊类动物。《说文解字》释为“熊属,足似鹿”,《左传》中也有“梦黄能入于寝门”的记载。因此“黄能”可理解为“黄色的熊形神兽”。

3.现代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黄能”偶尔作为人名使用,例如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有一位名为“黄能”的副巡视员。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且权威性存疑。



“黄能”的核心含义源于神话,指代鲧化身的黄熊/水兽,属于中国古代传说生物。其解释需结合文献考据,需注意与“熊”的形态区分(陆熊水能)。如需了解更多古籍原文,可参考《国语》《述异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摆队焙干碧茸辰太赤髭舂击大予遏止風虎雲龍丰颀圪登登耕牛根缉各种汉皓闳通黄醑悔耻惠函槲寄生户帖徼欢镜囊旧大陆居彝开征可蠢蜡笺牢固莲米驴王牤子尿鳖泥马醲醇暖坑判裂棚长皮鞭凭期扑肉堑山堙谷骑火茶凄絶青筱箔球茎权重望崇攘狱桑楺释蹻素水诉讼费讨春退谢帷户维结危樯文裘洗祓谿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