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味淡而少文采。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章四:“从 建安 到 黄初 ,便成了一个最光荣的五言诗人的时代,一洗两 汉 诗坛的枯陋。”
“枯陋”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描述物质条件时侧重“贫穷简陋”,评价文艺作品时则强调“缺乏文采”。需注意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书面语或特定领域。
“枯陋”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指枯朽、贫瘠、粗陋的样子或状态。
这个字可以拆分为:“木”和“户”。木是指树木,而户则是指房屋的门。所以,枯陋的意思即是指树木凋零、房屋破旧不堪的景象。
“枯陋”源于古代汉语,其繁体字为「枯陋」。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枯陋”为例,在古代写法中,「枯」的上边是一个小框,代表干燥贫瘠;「陋」则由部首「阝」和「⺍」组成,字形更加古朴。
以下是「枯陋」的例句:
1. 这座房屋又旧又破,简直是一幢枯陋的建筑。
2. 这些乡村的农田经过多年的荒废,已经变得相当枯陋。
一些与「枯陋」相关的词汇:
1. 枯槁:指植物干枯无生机。
2. 凋谢:指植物的花朵或叶子因枯萎而脱落。
3. 朴素:指简朴、不繁复的样子。
4. 绚丽:指色彩艳丽、华丽的样子。
5. 富饶:与枯陋反义,指富裕、丰盛的样子。
总之,「枯陋」一词形容了物体的凋零、贫瘠和粗陋。通过分解部首和笔画,了解汉字写法的变迁,以及它可能遇到的繁体形式。同时,了解了一些与「枯陋」相关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