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絁袍的意思、絁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絁袍的解释

用粗质丝织物做的袍子。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集翠裘》:“ 梁公 指所衣紫絁袍曰:‘臣以此敌。’” 宋 陆游 《村居》诗:“纱帽新裁稳,絁袍旧製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絁袍”是古代一种用粗质丝织物制成的袍子,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絁袍由粗质丝织物(即“絁”)缝制而成,材质较为朴素,多用于日常穿着。其读音为shī páo,其中“絁”指未经精细加工的粗丝织品()。

  2.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集翠裘》记载:“梁公指所衣紫絁袍曰:‘臣以此敌。’”说明唐代官员曾穿紫色絁袍,可能与当时服饰制度相关()。
    • 宋代陆游在《村居》诗中提到“絁袍旧制宽”,反映絁袍在宋代文人生活中作为宽松便服的用途()。
  3. 与“绨袍”的区分
    需注意“絁袍”与“绨袍”的区别:

    • 絁袍(shī páo):粗丝织物制成,侧重材质的粗朴。
    • 绨袍(tí páo):由厚缯(粗厚丝锦)制成,后衍生出“绨袍之义”等成语,比喻不忘旧交()。两者材质和典故不同,不宜混淆。
  4. 文化意义
    絁袍的粗简特性使其常与文人隐逸、淡泊的生活态度关联,如陆游诗中以絁袍搭配纱帽,体现闲适的田园生活()。

“絁袍”是古代服饰中体现材质朴素的一类袍服,多见于唐宋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用途及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絁袍

絁袍是一种古代汉字词汇,通常指的是一种用细绢制成的袍子。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絁 (sī) 袍 (páo) 这个词由“絁”和“袍”两个字组成。其中,“絁”的拆分部首是“糸”(纟),它的笔画数为6;“袍”的拆分部首是“衣”,它的笔画数为10。

来源和繁体

絁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它是汉代初年词汇,用于形容一种丝织的长袍。繁体字“絁”和“袍”的字形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作系统中,由于文字的演变和变化,汉字的写法也有所不同。早期的汉字通常以篆体刻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隶书和楷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然而,“絁袍”这个词的字形在古时候和现代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改变。

例句

1. 他身着一袭华丽的絁袍,看起来充满了威严。

2. 在这个古老的宫廷仪式上,所有的臣子都穿着絁袍行礼。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絁缎、絁带、絁绸。

近义词:华丽的袍子、丝绸长袍。

反义词:粗布衣服、褴褛衣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