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 汉 代, 魏 晋 南北朝 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 刘孝标 注引 秦丞相 《寒食散论》:“寒食散之方,虽出 汉 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 魏 尚书 何晏 首获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寻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 晏 ( 何晏 )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无足怪者。彼其所为,足以杀身灭族者日相继也,得死於寒食散,岂不幸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参阅《余嘉锡论学杂著·寒食散考》。
寒食散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方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别名
寒食散又称五石散,是一种以矿石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散剂。其名称源于服用后需遵循的禁忌:必须冷食、冷饮、穿薄衣等寒性调理方式。
2. 成分与方剂演变
3. 起源与历史流行
4. 药效与毒性争议
5. 文化意义
作为魏晋风度的象征之一,其滥用反映了当时士族对长生与放诞生活的追求,但也因危害性在唐代后逐渐被摒弃。
注:另有文献将“寒食散”解释为寒食节禁火食冷的习俗(如),但此说法与主流的医药定义不同,需根据语境区分。
寒食散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含义为与清明节相关的一种草药。下面将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语。
寒食散的拆分部首为“寸”和“食”,它们的笔画分别是3画和9画。
寒食散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庄子》这本古籍中。最初,寒食散是一种清明节时用来辟邪的药物,用以消除瘴气和疫病。后来,寒食散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
寒食散的繁体字为“寒食散”,与简体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寒食散的古代写法为“寒蓍散”。其中,“蓍”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与现代的草药有所关联。
1. 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医生给他开了寒食散来治疗。
2. 清明节的时候,人们会用寒食散清除体内的寒邪。
1. 香薷散:一种清热解毒的草药。
2. 桃花散: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
寒食散的近义词有寒食药。
由于寒食散是一种草药,它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悲怃俵济蔡邕册正虫鰕处法鉏麛纯孝蹉跎自误徂谢打茶会大和汤地球辐射带冻干尔来二指二仲方兆浮虑父严子孝敷震国寳好勇斗狠横恩滥赏黄耳传书活碌胡志明家眷接受开山始祖客舱兰室离情琉瑠络脑蔑须有冥言弥天盖地褭褭婷婷褭亸扑取青峦齐契人体美三棱镜三籙折辨势头岁输缩小痰桶铜坑抟埴土星旺势晚堂温腝五壤遐泝嘻里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