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絓误的意思、絓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絓误的解释

因受牵连而失官。 宋 文莹 《湘山野录续录》:“公曰:‘其将奈何?’吏曰:‘幸公之算未尽,暂絓误至此尔,但遣之,俾託生可却还。’”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史御史肃》:“ 大中 党狱起,为所絓误,謫 静难军 节度副使。”《清史稿·圣祖纪一》:“丙申,詔曰:‘逆贼倡乱,仰服天诛,絓误之徒,宜从宽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絓误"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词汇,现结合权威辞书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絓误"(guà wù)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因牵连而导致的过失或错误,其核心含义指向因他人或他事牵连而蒙受的负面后果。该词在古代文书中多用于描述官员因政治关联产生的仕途波折,如《后汉书·桓谭传》载"被絓误之谤"即属此类用法。

二、历史语义演变 据《辞海》词源考据,"絓"本义指丝线纠缠(《说文解字》),后引申为牵连关系;"误"则指差错。二字组合后,在汉代已形成特定法律术语,特指因连带责任产生的罪责,如《汉书·文帝纪》注引应劭曰"絓,及也。误,坐也"。

三、现代使用范畴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该词属书面语体,常见于司法文书与历史文献,当代多用于表达"受牵连导致的不良后果"。例如在法理层面,可表述为"当事人因亲属涉案遭受絓误"。

四、相关词辨析 与"连累""牵连"相比,"絓误"强调被动性与法定关联性,如《中国法制史》中"封建刑律中的絓误条款"即突出其制度性特征。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该词与"株连""连坐"构成近义词组,但适用场景侧重非直接责任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絓误”是“诖误”的异体写法,其含义和用法与“诖误”一致,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诖误”(guà wù)指因受蒙蔽或牵连而犯错,导致被处分或损害,也泛指“贻误、连累”。例如《汉书》中“诖误朝廷”即指因错误言论误导朝廷。

  2. 构词与异体

    • “诖”本义为“牵连、贻误”,而“絓”是“诖”的异体字,原指丝线打结,引申为牵连(如、7提到“絓误”为异体写法)。
    • 古籍中常写作“诖误”,现代汉语更倾向使用“诖误”。
  3. 文献用例

    • 《战国策·韩策一》:“听须臾之説,詿误人主”,指因短视言论连累君主。
    • 汉代桓谭《上疏论谶记》:“诖误人主”,强调欺瞒导致的错误。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描述因他人牵连或自身蒙蔽导致的过失。例如:“此次案件存在诖误,需重新核查”。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用法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费蜡饱受保真备预边茶冰筯长严谄佞冲陷川渎疮好忘痛炊臼之痛登覆登隆钓丝竹独构烦悖飞驿恭笔龟鳞规扇诡衔窃辔荒速驩浃濩铎浑备贱斥禁系救命星巨块康愈恳怛快壻来好息师利息旅游点免辟拿班作势闹扫髻鸟阵判妻皮钱铺仓铺马札子情取楸叶畎渎软揣山茄子声说沈楼神蘂形茹摄詟识务素灵台格同心敌忾望风响应卫水香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