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僧帐的意思、僧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僧帐的解释

登录僧尼名籍的簿册。始于 唐 开元 十七年,一说始于 唐 太和 四年。《宋史·太祖纪三》:“十二月壬午……限度僧法,诸州僧帐及百人岁许度一人。”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僧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僧帐”是古代用于登记僧尼户籍的官方簿册,其含义及历史背景可归纳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专门记录僧尼身份信息的官方名册,相当于宗教人口的户籍管理系统。通过“僧帐”,政府对出家者进行身份认证和人数控制。

  2. 起始时间争议
    存在两种说法:

    • 始于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可能与当时整顿佛教政策有关;
    • 另一说始于唐太和四年(830年),反映中晚唐对僧团管理的强化。
  3. 功能与实施
    宋代延续此制度,《宋史》记载“诸州僧帐及百人岁许度一人”,即每州僧尼满百人时,每年仅允许新增一人出家。此举旨在限制僧侣数量,防止民众借出家逃避赋税。

  4. 历史意义
    作为古代宗教管理的重要工具,“僧帐”体现了政权对宗教组织的监管,尤其在佛教兴盛的唐代,此类制度对维护社会秩序和财政稳定具有实际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政策差异或相关文献(如《事物纪原》),可参考、4、6的原始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二

《僧帐》的意思

《僧帐》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僧人所居住的帐篷或蒙古包。帐是帐篷,帐子的简称,帐篷是*********人作为临时住所或生活用具所使用的一种设施。僧指的是佛教寺庙里修行的僧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僧帐》拆分为「⺹」和「巾」两个部首。

「⺹」为口部首,表示与口有关的事物。

「巾」为布部首,表示与布或带有布相关的事物。

《僧帐》总计有9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僧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篇中,描述了一个僧人在山间搭建的帐篷。

繁体字「僧帳」与简体字意义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僧帐」的写法有多种变体,主要有「僧幛」、「僧幛」等。

例句

1. 神秘的僧帐隐于山谷之中。

2. 在寒冷的夜晚,僧帐提供了僧侣们温暖的住所。

组词

僧人:指行住坐卧皆依戒律,修行佛法的男性信徒。

帐篷:用来临时居住或作为活动场所的布制构筑物。

近义词

寺庙:佛教的场所,供奉佛、菩萨等器物并设有僧侣常住的建筑群。

寺院:既可指寺庙,也可指尼庵、道观、教堂、庙宇等。

反义词

庙:供奉神像并进行祭祀的建筑物,与寺庙不同的是,庙通常用于民间信仰活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