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绘画蛇的形象。《战国策·齐策二》:“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元 张昱 《寄松江杨维桢儒司》诗:“画蛇饮酒合谁先,尘土东华四十年。”参见“ 画蛇添足 ”。
(2).指墙上的雕弓映照在酒杯中而形成的弯曲的影子。因形似蛇,故称。多用作武臣卧疾或赋闲之典。 唐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诗:“撒枕销行蚁,移杯失画蛇。” 宋 苏轼 《书刘君射堂》诗:“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而今白首闲驄马,只有清樽照画蛇。”参见“ 杯弓蛇影 ”。
“画蛇”一词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字面含义
指绘画蛇的形象,即用笔或其他工具描绘蛇的形态。这一解释直接来源于词语的构成,“画”即绘制,“蛇”为爬行动物。
文学典故中的引申义
特指古代墙上的雕弓倒映在酒杯中形成的弯曲影子,因形似蛇而得名。此用法多用于形容武臣卧病或赋闲的状态。例如唐代李端《酬秘书元丞郊园》中曾引用这一意象,暗喻武将暂时远离战事的境遇。
需注意,“画蛇”与成语“画蛇添足”中的“画蛇”含义不同。后者指“在已完成的蛇画上添加多余的脚”,比喻多此一举的行为,属于独立典故,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画蛇》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用来形容多余、冗余的行为或表明做某种事情已经过剩。在这个成语中,“画”意为描绘,绘制;“蛇”则指蛇类动物。将其引申为一种多余的行为,表明做某种事情已经到了过剩的地步。
《画蛇》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田”和“虍”,它的笔画总计为12画。
《画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原文记载:“欲求大乐者,以天地之正气为纲,以阴阳之寒暑为纬;以五行为纵,以鬼神为患;以审时度力,以适意度情。若所爱者天地之纲纬,日月星辰之精,亦天地之所画,万物之所奇也。夫画地为蛇,添足于蛇也。”这段文字中,庄子使用了“画地为蛇”这个警句来表达做无用功的意思。
《画蛇》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畫蛇」。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画蛇》这个成语来说,古时候的写法是「劃蛇」。
1. 他已经非常聪明了,再多给他上一堂课就是画蛇添足了。
2. 这个项目已经完成得很好了,再增加一些细节就是画蛇添足。
1. 画龙点睛:给作品或文章添加关键之处,使之更加出色。
2. 画蛇添足:做冗余的事情,增加不必要的工作。
画蛇添足可以与以下成语近义,表达相似的意思:
1. 杀鸡取卵:贪图不必要的利益而破坏整体。
2. 跑偏:超过或超越目标,做过头了。
与画蛇添足意义相反的成语是:画龙点睛,意为为作品添上关键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