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纲的意思、连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纲的解释

(1).用以串联物体的绳子。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张罗綺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2).连绵不绝。 明 陈子龙 《皇帝东郊赋》:“戈矛连纲,櫛比茸髳。”

(3).亦作“ 连网 ”。旧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曰纲,其运输船只或队伍连绵不断,称之“连纲”。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崇寧 中 淮水 暴涨,而 汴口 檣舟不能进。一日昧爽,小龙者出连纲之舟尾。” 元 顾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东南贡米粟,连网起歌謳。” 元 袁桷 《送赵君佐茶使》诗:“连纲贡餘知几春,排檣接缆来 仪真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连纲”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不同层面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指连贯的纲要或大纲(现代常用义)

    • 形容文章、计划或思想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例如:“这份报告的连纲设计让读者一目了然。”
  2. 指串联物体的绳子(古籍用法)

    • 见于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垂楚组之连纲”,描述帷幔的绳结。
  3. 连绵不绝的状态

    • 明代陈子龙《皇帝东郊赋》用“戈矛连纲”形容兵器排列密集连绵。
  4. 古代货运组织(历史特定义)

    • 宋代称成批运输货物的船队为“纲”,连绵的运输队伍则称“连纲”,如蔡絛《铁围山丛谈》记载的漕运场景。

二、使用场景

三、词源辨析

查字典等工具书侧重现代引申义,而《辞海》和古籍引证保留了历史语义。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古今混用。

提示:若需具体古籍例句分析,可提供上下文进一步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连纲

连纲,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辶”和“纟”两个部首,共有10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军事组织。在古代,连纲是指将士们纷纷游走的战线,在战场上联系各个部队的纲维,起到统一指挥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纲这个词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表达了一种联系或者组织的含义。

繁体字

连纲的繁体字为「連綱」,在繁体字中,「纟」部被「綱」部替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连纲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在古汉字中,连纲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数目是相同的,但是在书写风格和形态上可能存在差异。

例句

1. 这个组织成员建立了一张坚固的连纲,以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2. 在传统文化中,连纲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团结。

组词

1. 连接: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2. 纲要:指梳理事物的主要线索和关键要点。

3. 编纲:表示对某一领域或主题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分类。

近义词

1. 纽带:表示连接不同事物的枢纽。

2. 网络:指不同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

反义词

1. 分散:意味着失去联系或者分裂成独立的个体。

2. 解体:指破裂或者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