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邑的意思、大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邑的解释

(1).犹大邦。 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 。” 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 ’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大的都邑或都会。《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绥猷,必择建都之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古代对强盛邦国的尊称

在殷周时期,“大邑”常用于尊称实力强大的上国,有时也用于自称以示尊崇。例如《孟子·滕文公下》记载:“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这里的“大邑周”即周朝的自称。


2.古代行政区划的尊称

古时“邑”指王畿、诸侯封地或大夫采邑,而“大邑”则是对这些区域的尊称。例如《书经·多士》提到“今朕作大邑于兹洛”,这里的“大邑”指周朝在洛邑建立的王畿之地。


3.指大型都邑或繁华都市

现代语境中,“大邑”多指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都会,如“通都大邑”(交通枢纽或大城市)。例如天津被称为“通衢大邑”,九江则被描述为“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邑(dà yì)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大和邑,它共有12个笔画。该词源于古代汉语,古时候的写法和现代基本没有变化。《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是指一个大的城邑,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广大的地域范围。在繁体字中,大邑的写法保持不变。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这个城市是一个大邑,有数百万人口。 2. 在大邑的市区里,你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文化活动。 一些与大邑相关的词语包括: 1. 大城市 - 指人口多、发展较为繁荣的城市。 2. 多人聚集的地方 - 描述人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地区。 反义词没有特定的汉字来表示,但可以使用一些相对的词语,如: 1. 小村庄 - 描述人口较少、发展相对较小的地方。 2. 人迹罕至的地区 - 描述人口稀少、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按名责实奥窔白日作梦綳吊本息变焦距镜头标峻肸向脖领子憯急参坐尘伏翅趫愁悰出类箪豆见色雕弊缔构缔垒奉箕箒風瀟雨晦敷教刚塞槅窗古镜过瞒呼吸困难假谤坚致燋烁迹察矜忍鸡嗉九华玉考省渴笔狼藉老熊当道冷沉沉柳花龙膋鸾音马爮瓜梦卜糜草破山剑期属身薄绅民申讨设佩属厌涕淫颓澜颓紊五笔型消涨下箬懈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