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记》有《乐书》,《晋书》、《宋书》、《南齐书》等有《乐志》,《隋书》、《旧唐书》有《音乐志》,《汉书》、《新唐书》、《元史》则与礼合併为《礼乐志》。
愉悦心志。《战国策·赵策二》:“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国 ,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 晋 潘尼 《安石榴赋》:“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可以乐志,可以充虚。”
乐志是一个具有多重语义内涵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构词法和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构词解析 "乐"为多音多义字,此处读作"lè",表"以…为乐"的意动用法;"志"指志向、志趣,二者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字面意为"以践行志向为乐"。这种构词方式符合古汉语意动用法的常见规律,如《论语》"知者乐水"即属同类结构。
二、典籍用例
精神追求层面 《庄子·让王》载:"贫而乐志,独以天下为务",此处强调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唐代李善注《文选》时引申为"乐守本志,不以外物移心"的处世态度。
礼乐制度层面 《晋书·乐志》作为古代礼乐专著,书名中的"乐志"特指记录音乐典章制度的史书体例,与《礼志》《食货志》共同构成古代正史的文化志体系。宋代郑樵《通志·乐略》将此概念扩展为"乐教之志",强调音乐承载的教化功能。
三、现代语义流变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结合古今用例归纳出双重释义:既指代古代典籍中"以守志为乐"的人生观,也特指史书中记录音乐制度的专门篇章。这种语义分化体现了汉语词汇在历时发展中的专业化趋势。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晋书》校注本;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乐志”一词的含义需根据语境和读音区分,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指纪传体史书中综述音乐制度沿革的篇章。例如:
这类篇章主要记录古代音乐发展、礼仪制度等典章内容,属于史书编纂的固定体例。
表示愉悦心志、积极追求志向。例如:
作为人名时,“乐志”结合了“乐”(喜悦/音乐)与“志”(志向)的双重含义,寓意性格积极、意志坚定。
注:读音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音乐相关场景读yuè,表达快乐志向时读lè。
倍费比户并发症避暑山庄策厉乘桴楚岸出师不利呆挣箪瓢屡罄打闪德句奠献抵摘翻嘴粉板風鑒干逼感欷櫜甲观稼轨书毫毛黄金鹗华清池江身交售交战缉缀捐袂康世况老跨骑愦瞀枯死陵兵利时隆庆龙渊茂着墨鸭闹虚抛闪朴悴乾股清媚清逸溶与瑞芝扫涤山岫鼠壤思想内容素秋泰东西铜生斯唾骂乌丝栏先圣邪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