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先世圣人。《吕氏春秋·尊师》:“天子入太学,祭先圣。”《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则先圣鉴戒,其来久矣。”
(2).专指 孔子 。 宋 宋咸 《注<孔丛子>序》:“矧是书所载,皆先圣之言。”
“先圣”是中国古代对具有卓越贡献的圣贤人物的尊称,其含义和指代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广义指代
指古代对道德、文化或制度有重大影响的圣贤,如周公、仓颉等。例如:
狭义专指
自汉代起,逐渐特指孔子,因其整理典籍、创立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如《文心雕龙》提到“仲尼革容於欹器”,宋咸称“皆先圣之言”即指孔子。
多用于学术或历史语境,表达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如“慕先圣之遗教”(《楚辞》)。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对“先圣”的具体定义,可参考、4、10等来源。
《先圣》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或圣人。在中国文化中,将这些古代先贤视为先圣,是出于对他们高尚品德、智慧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认可和尊敬。
《先圣》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先”和“圣”。其中,“先”的部首是“人”,表示与人有关;“圣”的部首是“土”,表示与土地、土壤有关。整个词语共有8个笔画。
《先圣》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史记》这部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书。在这部书中,司马迁将儒家思想家孔子尊称为“先圣”,意味着他在学问和道德方面的卓越成就。
《先圣》的繁体字为「先聖」。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所以《先圣》在古时候的写法也有所差异。根据古代史书资料,古时候「先圣」这个词是写作「先聖」,其中的「聖」字并非现代常见的写法。
1. 学习先圣的思想,可以获得道德和智慧的指引。
2. 我们要怀着敬意纪念那些伟大的先圣们,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组词:圣人、圣贤、先哲。
近义词:圣人、圣贤、贤人。
反义词:凡夫俗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