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缀合。《梁书·胡僧祐传》:“﹝ 胡僧祐 ﹞性好读书,不解缉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转将深意諭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説。”《朱子语类》卷七八:“疑当时自有一般书如此,故《老子》五千言皆缉缀其言,取其与己意合者则入之耳。”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晋 傅咸 集‘七经’语为诗; 北齐 刘昼 缉缀一赋,名为《六合》。”
“缉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编辑缀合”,即对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编撰或拼接。以下为详细解释:
文献例证:
语境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梁书》《水经注》等原文。
缉缀(jī zhuì)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多种意思。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
部首:缉(jī)是由缶(fǒu)和己(jǐ)两个部首组成。
缶是一个独立的部首,它表示与器皿相关的意思。己是一个复合的部首,有点形状像人。己表示与人相关的意思。
笔画:缉有8个笔画,缀有9个笔画。
缉缀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一种说法是源自古代的裥补之意,指的是修补衣物或器皿的细节。
另一种说法是缉源于捕捉、逮捕之意,缀则来自于附加、添加之意。这种解释与缉缀常用在缉拿逃犯的警察行动上有关。
缉缀的繁体字为緝綴,字形上稍微有些差异,但意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些差异。缉缀的古代写法为犄犖,表示细节修补的意思。
1. 裁缝经过细心缉缀,这件衣服焕然一新。
2. 他们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缉缀行动,目标是逮捕逃犯。
缉略、缉拿、缉私、缉毒。
翱翔、跃动、追踪。
释放、放弃、放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