櫜甲的意思、櫜甲的详细解释
櫜甲的解释
谓衣内披甲。《左传·昭公元年》:“ 子晳 怒,既而櫜甲以见 子南 。欲杀之而取其妻。” 杨伯峻 注:“《周礼·考工记·函人》疏:‘以衣衷著甲谓之櫜。’则此櫜甲即 襄 二十年《传》之衷甲,非藏甲于櫜中。”
词语分解
- 櫜的解释 櫜 ā 古代车上用来盛东西的大袋子;也泛指袋子:“闻得庞县丞十分贪污,囊櫜甚多。” 收藏盔甲弓矢的器具:“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 用袋子装。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甲的解释 甲 ǎ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
网络扩展解释
“櫜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解释综合理解:
1.读音与结构
- 拼音:gāo jiǎ(櫜为多音字,此处读gāo;甲读jiǎ)。
- 字形:“櫜”为上中下结构,“甲”为独体字。
2.释义
- 本义:指在衣服内隐藏铠甲(即“衷甲”),而非将铠甲收藏于口袋中。这种用法常见于先秦文献,形容暗中披甲以隐藏武装意图的行为。
- 延伸:与“擐甲”(huàn jiǎ,明甲披身)不同,“櫜甲”更强调隐蔽性,常用于突袭或掩饰战斗准备的场景。
3.出处与例句
-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子晳怒,既而櫜甲以见子南,欲杀之而取其妻。” 此例中,“櫜甲”指子晳暗中穿甲意图刺杀。
- 杨伯峻注《左传》时解释:“以衣衷著甲谓之櫜”,说明其与“衷甲”同义。
4.对比其他相关词汇
- 擐甲(huàn jiǎ):明确指穿戴战甲,常用于描述备战状态。
- 櫜甲束兵:指脱下铠甲、收起兵器,表示停战。
5.现代应用
-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现代口语中已极少使用。若需引用,需注意语境是否符合“隐蔽武装”的语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原文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櫜甲(音 jiā jiǎ)是一个汉字词,它由木(木头)和甲(盔甲)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木(4画)和甲(5画)。
櫜甲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在古代,櫜甲是一种由木制成的防护装备,通常用于保护战士的身体。这种装备一般由櫜(一种长形的车辆)和甲(铠甲)组成,用于在战争中防御敌人的攻击。
在繁体字中,櫜甲的写法是櫜甲。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櫜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由木和甲两个部首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战士们穿上櫜甲,勇往直前!”这句话意思是战士们穿上櫜甲后,勇敢地向前冲锋。
与櫜甲相关的词汇包括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组词可以有櫜车、櫜弩,近义词可以是櫜备、櫜护,反义词可以是裸体、无甲。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可以帮助你了解櫜甲这个词的意思和相关信息。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