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牌或粉牌。一种约一尺见方的白漆(亦有用黄漆的)木板。可用毛笔写字,能随写随揩。旧时店铺常用以记事。 鲁迅 《呐喊·孔乙己》:“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 孔乙己 的名字。”
(2).白漆的木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犹记其门悬匾额,粉板青字,曰‘对瀛馆’也。”
(3).指黑板。 张天翼 《春风》:“他拿粉板刷子敲敲桌子。”
“粉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水牌或粉牌
指旧时店铺常用的记事工具,通常为约一尺见方的木板,表面涂白漆或黄漆,可用毛笔书写并随时擦拭。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孔乙己赊账时,店家“暂时记在粉板上”,后还款时“从粉板上拭去名字”。这种用途体现了其临时记录、便于修改的特点。
白漆木板
泛指涂有白漆的木板,可能用于装饰或标识。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某门匾为“粉板青字”,即用白漆木板搭配青色文字,说明其作为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用途。
黑板
现代语境中,“粉板”也指代黑板。例如张天翼在《春风》中描写教师用“粉板刷子敲敲桌子”,此处“粉板”即黑板,可能与早期黑板材质(如木板涂漆)相关。
补充说明
“粉板”一词多见于近代文学作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以“黑板”或“记事板”替代。其核心功能是“可重复书写”,材质和形式随时代演变而更新。
《粉板》是指用于碾磨粉末的工具或设备。它常常用在烹饪过程中,用来磨碎谷类、豆类等食物,以便得到************材料。
《粉板》的拆分部首是「米」和「木」,其中「米」表示粮食,「木」表示木材。它的总共11笔。
《粉板》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出自《礼记·乐记》:“有准木为舞,有去则为乐。乐者,与庙皆尚也。盖山林中所生志兽,人袴靴则为庙,位粉板燕袋则为乐。”到了明代,《粉板》这个词开始广泛使用,用于形容碾磨粉末的工具。
《粉板》的繁体字为「粉板」,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会因时代的演变而有所变化。关于《粉板》这个词的古代写法,存在一定的变体。例如,有的古籍中将「木」的部分写为「殳」。
1. 她用粉板将大米磨成了细细的米粉。
2. 这家餐厅使用的粉板磨制的配料更加纯正。
碾米、磨粉、研磨、研磨机、磨碎
磨粉器、研磨器、碾磨器、研磨工具
糊涂板、糙米、未磨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