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的异称。 宋 陶穀 《清异录·茗荈》:“ 符昭远 不喜茶,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冷面草”是茶叶的一个古称,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词义解析
该词字面意为“面容冷峻的草”,实际指代茶叶。该称呼源于宋代文人符昭远对茶的贬义评价,认为茶汤色泽清冷、口感苦涩,缺乏温和美感()。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宋代陶穀《清异录·茗荈》:“符昭远不喜茶,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宋代部分文人对茶的审美态度。
文化背景
该称呼带有主观色彩,与古代文人追求“中和之美”的品饮习惯相关。不同于唐代煎茶法的浓厚,宋代点茶更重细腻,而符昭远的评价可能针对茶的清冷特性()。
现代应用
如今“冷面草”已非常用词汇,仅作为茶叶的文学化别称见于古籍研究或茶文化讨论中()。
需注意,该词并非植物学名称,而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比喻性称谓。若需进一步了解宋代茶文化,可查阅《清异录》原文或相关茶史研究文献。
冷面草是一个成语,指形容人冷漠无情,不露情感,怀有冷冰冰的心态。
冷面草的拆分部首是"冖"和"艸",共计9个笔画。
冷面草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形容贾宝玉的妹妹王熙凤冷漠无情,表现出对外界人情世故的无所谓。这个成语由此生成并被广泛使用。
冷面草的繁体字为「冷面草」。
冷面草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冷麵草」。
他对我冷面草,完全不理会我的请求。
冷漠、无情、无感、冷冰冰。
冷漠、无情、冷冰冰。
热情、热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