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更筹的意思、更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更筹的解释

(1).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诗:“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宋 欧阳澈 《小重山》词:“无眠久,通夕数更筹。” 明 朱鼎 《玉镜台·闻鸡起舞》:“多少红楼长夜宴,欢娱甚,独教辛苦执更筹。”

(2).借指时间。 唐 李福业 《岭外守岁》诗:“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迴。”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你不索问更筹,则看这水云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更筹”是古代汉语中的计时工具,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计时竹签
    指古代夜间报更时使用的竹签,用于记录时间推移。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通过更换更筹来提示时辰。例如:

    •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提到“刻烛验更筹”,描述了通过更筹确认时间的场景。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官员需在文书上标注“昼题时刻,夜题更筹”,说明其作为官方计时工具的功能。
  2. 借指时间
    后引申为时间的代称,常见于诗词中。如:

    • 唐代李福业《岭外守岁》用“冬去更筹尽”表达岁末时间流逝。
    • 宋代欧阳澈《小重山》中“通夕数更筹”则通过清点更筹的动作,暗指彻夜未眠。

文学应用
更筹常出现在古典文学中,如辛弃疾、范康等文人的作品,兼具实用计时与诗意意象的双重功能,反映了古代时间计量方式的特色。

网络扩展解释二

更筹(gēng chóu)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的是在已有计划或安排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的筹划和考虑。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更:辶(走之辶)+ 曰(言之曰)= 7画 - 筹:⺮(竹)+ 筰(竹田)+ ⺳(竹)= 12画 来源: 更筹的意思来源于当初人们用竹片做成圆筒形状的计数工具,以便记录和计算。后来,这个词慢慢演化为表示进一步的筹划和考虑。 繁体: 更筹的繁体字形为「更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更筹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更筹在不同的时期使用了不同的字形,比如「更籌」和「更倚」等。 例句: - 在完成这个项目的基本规划后,我们需要进行更筹,以确保一切都在预期范围之内。 -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我们需要更筹应对。 组词: - 调更:调整并更改原定计划。 - 筹码:代表一定价值的小物件,用于赌博等活动。 近义词: - 重新筹划、再计划、进一步计划 反义词: - 定筹、决筹、稳定计划

别人正在浏览...

鄙况璧立步伐簿厅畅心蟾蠩吃劲虫锼瘅恶砥属断蓬杜门惰坏耳不忍闻附学生员敢毅笱梁棺材楦子还觊红莲华饰挥发昏暴鹄望焦烁嘉平肌肤进拜敬逊金鋺就路连言六监蜜醴明牧拿瓜钱帖青旷情慉穷奸极恶秋籁其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闪试善顺山鲊生不逢辰视死如饴市作四韵诗松花饼特见田亩彤庭途迳吞悲违豫无万千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