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耆闍崛山 的简称。 明 屠隆 《昙花记·真君驱邪》:“又降灵官剑珮,定不是偶然来至;此去西参 耆崛 ,归来日已证摩尼。”参见“ 耆闍崛山 ”。
“耆崛”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耆崛”是“耆阇崛山”的简称,读音为qí jué()。该词源自梵语音译,对应佛教经典中的“耆阇崛山”(梵文:Gṛdhrakūṭa),汉译为“灵鹫山”,是佛陀讲经的重要圣地之一。
来源与用法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佛教相关语境,例如明代屠隆的《昙花记·真君驱邪》中写道:“此去西参耆崛,归来日已证摩尼”,此处“耆崛”即指代佛教圣地()。
综合解析
“耆崛”作为专有名词,主要用于佛教文化或文学作品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含义始终指向“耆阇崛山”,体现了汉语对梵文音译词的简化和本土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耆阇崛山”的宗教背景或地理信息,建议查阅佛教典籍或相关历史文献。
《耆崛》(qí niè)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年老而仍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的意思。耆指老年,崛指高耸。因此,耆崛一词形象地描述了年迈者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和活力。
《耆崛》的拆分部首是山(山崛)和耳(耆)。它共有11个笔画。
《耆崛》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四年》:“虽耆崛,惟少问。”它的繁体字是「耆嶒」。
在古代,「耆崛」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我无法直接给出具体的古代写法,因为该字的使用以及官方规定的字形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1. 王老伯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他仍然耆崛健康,每天都早起锻炼身体。
2. 奶奶年事已高,却依然耆崛地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
1. 耆耄:指年老体衰的状态。
2. 耆德:指年长者保持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
3. 耆老:指年长者。
年高体健、垂垂老矣、垂垂白首
年幼易老、少不更事、少不更事、蓬头垢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