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孙权的意思、孙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孙权的解释

孙权(182-252) : 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父兄占据长江下游。公元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229年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次年派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夷洲(今台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其生平与功绩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身份背景

  1. 家族传承:出身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军事世家,为孙坚次子、孙策之弟。父兄在东汉末年奠定江东基业,孙权18岁继承兄长势力,逐步壮大。
  2. 政权建立:229年称帝,定国号吴,迁都建业(今南京),成为三国鼎立格局中长江以南的统治者。

二、政治军事成就

  1. 关键战役
    • 赤壁之战(208年):联合刘备以火攻大败曹操,奠定三分天下基础。
    • 夷陵之战(222年):任用陆逊击败刘备,巩固长江防线。
  2. 疆域开拓
    派遣卫温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今台湾),首次将台湾纳入中国政权管辖范围。

三、治国策略

  1. 人才任用:善用周瑜、鲁肃、吕蒙等将领,并通过"劝学"典故(《孙权劝学》)激励部下学习。
  2. 经济文化:推行屯田制,发展江南农业;兴修水利,促进长江流域开发。

四、历史评价
被陈寿赞为"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后世视其为兼具战略眼光与务实精神的统治者。其统治使江南地区首次成为独立政治中心,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沪江词典及历史类权威网页的详细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孙权的意思

孙权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表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始人之一,其词义多指代这位历史人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孙权 的拆分部首是“子”,其余的都是零声母部分。按照五笔输入法的规则,拆分出来的部首笔画数是2笔,而孙权总共有13画。

来源和繁体

“孙权”这个词的来源主要是由两个姓氏组成,孙姓和权姓。孙氏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而权氏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

在繁体字中,"孫權"是对应的写法,主要在中国台湾以及香港等地区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关于“孙权”,在古代的文字中,称为“孫權”。

例句

一、张瑜写了本关于孙权的专著。

二、孙权是吴国的首领,有着卓越的政治手腕。

组词

孙权的一些常用组词有:孙权政权、孙权派、孙权王朝等。

近义词

与“孙权”有类似意思的词语包括:孙策、孙桓、孙尚香等。他们都是与孙权有关的历史人物。

反义词

反义词指的是与“孙权”意义相反的词语。然而,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下,暂时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孙权”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