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牒报的意思、牒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牒报的解释

行文通报。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已遣使臣齎牓抚之,并牒报诸司,更烦审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牒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文书领域,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牒报"指以公文形式向上级或相关机构通报、报告的行为或文书本身。其中:

二、历史语境与用法

  1. 文书性质

    特指格式规范的官方通报文书,区别于私人信函或非正式传递。例如明清时期,地方官府常以"牒"的形式向中央或相邻机构通报事务。

  2. 行政与军事应用

    多用于上报政务、军情或案件进展。如《明史·职官志》中记载地方官员需"牒报"辖区灾情;清代档案中可见"牒报盗匪踪迹"等用例。

  3. 传递程序

    需遵循固定行政流程,如经驿站传递、加盖官印等,体现其权威性与法律效力。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以公文通报;呈报" 。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其作为动词的用法:"用公文形式上报",例证可见于《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牒报州县"的表述 。

四、同义辨析

结论

"牒报"是中国古代行政体系中重要的公文术语,其本质是通过规范化文书进行官方信息通报,反映了传统官僚制度中信息传递的程式化特征。现代汉语中虽已罕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古典文学时仍需准确理解其行政文书属性。


来源说明

释义与例证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未引用网络资源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牒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行文通报,即通过官方文书进行信息传递或告知。该词由“牒”(古代公文或文书)和“报”(通报、告知)组合而成,常用于官方或正式场合。

  2. 引证与出处
    宋代李纲在《与吕安老提刑书》中提到:“已遣使臣齎牓抚之,并牒报诸司,更烦审处。”,意为派遣官员安抚民众后,通过公文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请求进一步处理。

  3. 用法与示例

    • 元代刘鹗《秋日即事》诗句:“牒报关外寇,复有开韶谋。”,描述通过公文报告边境敌情。
    • 明代程敏政诗中亦有用例,体现该词在古代公文往来中的实际应用。
  4. 现代关联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历史文书时仍具参考价值。其含义可类比现代行政系统中的“通报”“函告”等流程。

总结来看,“牒报”是古代行政体系中以公文形式传递信息的特定术语,体现了传统文书制度的规范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与吕安老提刑书》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耶孃霸城材高知深材馆録惭丁操柯串掇棰朴春物淡素鵰心鴈爪跌跌冲冲东华真人度关繻笃意耳目众多访话法自君出飞表费用干覆格格宫臧管当顾盼自雄韩娥秽德垢行镬釜假道椒庭结结实实疾风知劲草吉笄及龄镜套浸害金浆玉液击石波捄世埳蛙连雪狸骨帖灵景赂权弭兵名师南宁抢嘴青冥全色取士姗议失惊使气白赖嵩岑题名违言痿易小刀会起义厀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