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谨。共,通“ 恭 ”。《左传·昭公十六年》:“ 子产 戒曰:‘苟有位於朝,无有不共恪!’”
“共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共恪”意为恭谨、恭敬谨慎,其中“共”是通假字,通“恭”()。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子产告诫:“苟有位於朝,无有不共恪!”即强调为官者需保持恭敬态度。
2. 字词解析
3. 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如《左传》中的用例,体现古代对礼仪和态度的重视()。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语境中。
4. 注意可能的误解
部分现代解释(如)提到“共同奋斗”的含义,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共”字的误读或引申发挥,需结合原文语境判断。
若需引用此词,建议优先采用“恭谨”的核心释义,并注意其通假字特点及历史语境。
共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其中,“共”是由“共”部首和8画构成的,“恪”是由“心”部首和9画构成的。
共恪一词源自《论语·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共恪”可以理解为“共同学习”、“共同享受”、“共同进步”的意思。
繁体字中,共恪分别写作「共」和「恪」。在古代汉字中,共恪也是以现代所见的样式书写。
1. 在团队中共恪学习,我们的进步非常快速。
2. 多年的合作让我们共恪天伦之乐。
共感、共进、共享、恪守、恪尽
共赏、共襄、共同、共享
个人主义、自私、独占、各自为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