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契的意思、书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契的解释

(1) [characters]∶指文字

始画八卦,造书契。——《书序》

(2) [evidence]∶指契约等书面凭证

掌稽市之书契。——《地官》

详细解释

(1).指文字。《易·繫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序》:“古者 伏羲氏 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陆德明 释文:“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 珪 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东南临海,西北不临海,书契所能言,无有言西北海状者。” 朱自清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

(2).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周礼·天官·小宰》:“六曰听取予以书契。” 孙诒让 正义:“凡以文书为要约,或书於符券,或载於簿书,并谓之书契。”《周礼·地官·质人》:“掌稽市之书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契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源、功能、历史演变三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定义

"书契"由"书"与"契"二字构成。"书"指文字记录,《说文解字》释为"著于竹帛谓之书";"契"本义为刻划,《释名》载"契,刻也,刻识其数也"。二者合称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特指早期以刀笔刻写的文字凭证。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书契指"古代文字和契约等文书凭证"(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二、社会功能特征

作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载体,书契承担着三重社会功能:

  1. 经济凭证:周代《周礼·天官》记载"听取予以书契",郑玄注"书契,谓出予受入之凡要",说明其作为财物交割凭证的功能。
  2. 行政文书:《后汉书·祭祀志》载汉光武帝"封禅刻石书契",体现其公文属性。
  3. 法律效力:敦煌出土的唐代契约文书显示,书契需经保人签署并加盖官印方能生效(来源:《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文物出版社1990年)。

三、形态演变轨迹

  1. 甲骨金石阶段:商周时期以甲骨、青铜器为载体,多用于王室占卜和册命文书。
  2. 简牍缣帛阶段:秦汉时期竹木简牍成为主要载体,《居延汉简》中保存大量戍边物资契约。
  3. 纸质文书阶段:魏晋后随着造纸术普及,书契形制趋于规范,出现"合同契"骑缝文书形式。
  4. 印刷契约阶段:宋元时期出现雕版印刷的标准契约格式(来源:《中国历代契约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网络扩展解释

“书契”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指文字
    根据《易经·繫辞下》和《书序》记载,上古时期以结绳记事,后世圣人发明了“书契”替代结绳,成为早期的文字形式。例如:“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序》)

  2. 指契约或书面凭证
    古代用于记录交易、协议等事项的文书,常见于市场管理或法律场景。如《周礼·地官》提到“掌稽市之书契”,即管理市场契约的职责。


二、延伸解析


三、相关文献与用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裁遣唱善齿颊生香大餐间代及玳瑁氹肥东方学士肚子冈阪甘泉根牙垢尘桂寝皓荡鸿归徽帮截拦极目远眺荆巫锦营花阵勑勒冷待丽口丽饰逻车瞀妄马首东懵头懵脑明晳鸣于乔木木皮千里之志前民奇风异俗清词权宗阙蚀曲録容贳肉质沙果痧子升擢神相实则顺德说士斯抬斯敬俗声陶朱听人穿鼻图穷未决犯窝家五火遐旷香味霄翰谢安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