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 北戎 , 匈奴 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 河北省 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唐 张说 《广州都督甄公碑》:“復除 夏州 都督,属 山戎 矫虔,俶扰王略。”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攀崖更北走,满地皆 山戎 。”
山戎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其详细释义及背景如下:
族属与别称
山戎又称北戎,是匈奴的一支,属于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跃于春秋时期。其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商周之际逐渐东迁至燕山、军都山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及周边)。
经济形态
早期以狩猎、游牧为主,后逐渐发展农耕,形成混合经济模式。
山戎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分支,兼具军事扩张性与文化开放性,其兴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边疆民族的互动与冲突。更多细节可参考考古文献及《汉书·匈奴传》等史料。
《山戎》是一个汉语词语,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指代居住在山地的戎狄族群。
《山戎》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山(山字的部首)和戈(戈字的部首)。它总共有9个笔画。
《山戎》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大雅·文王》篇,用于描述戎狄山地部落的居民。繁体写法为「山戎」。
在古代,「山戎」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其中,「山」的古代写法为「山」,而「戎」的古代写法为「戈」和「㕔」。
1. 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山戎」这个词来形容边境地区的蛮夷族群。
2.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战地无遗山戎俗,长城有阻水土脂。」
1. 山地:指高大连绵的山区。
2. 山狗:指生活在山地中的狗类动物。
3. 山寨:指建在山地中的隐蔽、简陋的聚居地。
1. 山民:指居住在山区的人。
2. 山越:古代泛指居住在山地的部落民族。
3. 山蛮:指居住在山地的原始部族。
平原人:指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