镈钟的意思、镈钟的详细解释
镈钟的解释
见“ 鎛鐘 ”。
亦作“ 鎛钟 ”。古乐器名。小钟和大钟。单独悬挂,与编钟不同。《隋书·音乐志下》:“鎛鐘……即 黄帝 所命 伶伦 铸十二鐘和五音者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其鎛钟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先是,宫悬止有四鎛钟,杂以编钟、编磬、衡钟凡十六虡。” 胡三省 注:“凡钟十六枚同在于虡,谓之编钟,特悬者谓之鎛钟。”
词语分解
- 镈的解释 镈 (鎛) ó 古代钟一类的乐器。 古代锄类农具。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钟的解释 钟 (①钟③鐘④钟⑧鍾) ō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网络扩展解释
镈钟是中国古代青铜打击乐器,兼具礼器功能,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形制与功能
镈钟形似编钟但更庞大,通常单独悬挂(称“特钟”),顶部有兽形环钮(如双龙衔蛇纹),器身呈椭圆形或合瓦形,平口直悬。其独特设计使敲击正、侧面时能发出双音,音色浑厚悠长,常用于祭祀宴飨中定音高、控节奏,是乐队的“节拍指挥”。
二、历史与文化象征
起源于殷商中晚期,盛行于西周至春秋战国。作为礼乐重器,镈钟象征权力与地位,仅王室或高级贵族可使用,体现“钟鸣鼎食”的等级制度。部分文献记载其兼具驱邪功能,融入古代信仰体系。
三、文献定义差异
《国语》韦昭注称镈为小钟,而郑玄注及《说文解字》则定义为大钟。现代考古结合实物,普遍认同其体型大于普通编钟,属单独悬挂的特钟类别。
四、与编钟的区别
- 悬挂方式:编钟成组悬挂,镈钟单独悬挂。
- 用途:编钟演奏旋律,镈钟主控节奏。
- 纹饰:镈钟表面多铸繁复兽首衔凤纹,编钟纹饰相对简洁。
(注:若需完整学术考据,可参考、2的文献及考古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镈钟》是一个词语,表示用镈制成的钟。该词的拆分部首是金(钅)和西,共包含12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镈钟是一种古代中国的传统乐器,常用于祭祀、宴会和音乐演奏等场合。
根据繁体字来看,《镈钟》的字形中把右侧的钅部分改为金字旁,即「鎛鍾」。这种繁体字形在某些文化圈仍然存在使用。
古代汉字写法中,《镈钟》的字形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只是在一些书法风格上略有差异。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欢快的镈钟声在整个礼堂中响起。
2. 他用铁丝敲响了镈钟。
一些与《镈钟》相关的词语有:
1. 镈铁:指用镈制作的铁器。
2. 钟乐:指使用钟和其他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
似义词与《镈钟》没有明显的替代词语。
没有与《镈钟》具有明确反义关系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