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畀炎火的意思、秉畀炎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畀炎火的解释

谓将田中的害虫捉去烧掉。《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郑玄 笺:“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 朱熹 集传:“故愿田祖之神,为我持此四虫,而付之炎火之中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大田》之诗,‘秉畀炎火’者,捕蝗之术也。”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何纶锦 《捕蝗谣》:“秉畀炎火古有经,始不扑除继无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秉畀炎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可以从字义和语境两方面进行解释:

  1. 字义拆解与直译:

    • 秉 (bǐng): 本义为“拿着”、“握着”、“持”。《说文解字》释为:“秉,禾束也。从又持禾。”引申为“执持”、“主持”、“掌握”之意。在这里表示“拿”、“持”的动作。
    • 畀 (bì): 本义为“给予”、“付与”。《说文解字》释为:“畀,相付与之。约在阁上也。”引申为“付与”、“交给”。
    • 炎火: “炎”指火焰炽盛,“火”即火焰。“炎火”指猛烈的大火。
    • 直译: 将(某物)拿起来交给熊熊大火。意指将某物投入烈火中焚烧。
  2. 语境来源与引申义:

    • 该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 在这首描述周代农业生产和祭祀的诗歌中,农夫祈求田祖(农神)显灵,将危害庄稼的害虫(螟、螣、蟊、贼)都抓起来投入大火中烧死。
    • 核心含义: 因此,“秉畀炎火”的核心意思是指将有害之物彻底消灭,尤其指用烈火焚烧的方式根除祸害。它体现了古人面对灾害(特别是虫害)时,希望借助神力或自身力量进行彻底清除的愿望和手段。

“秉畀炎火”意指将有害之物(尤指害虫)捉住并投入大火中焚烧殆尽,引申为彻底清除、消灭祸害。其语义重心在于对有害事物的彻底铲除。

引用参考来源:

  1. 《诗经·小雅·大田》: 该成语的最原始出处,提供了理解其含义的语境。可参考权威的《诗经》注本或在线资源如国学大师网(www.guoxuedashi.com)或古诗文网(www.gushiwen.cn)中的相关篇章及注释。
  2. 《汉语大词典》: 对“秉”、“畀”、“炎火”等字词有详细释义,并收录“秉畀炎火”词条,解释其含义及出处。可查阅纸质版或在线版(如汉典网 www.zdic.net 部分收录其内容)。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权威的古汉语工具书,对构成该成语的单字有准确释义,有助于理解其本义。
  4.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在讲解《诗经》选篇时,会对“秉畀炎火”进行注释和串讲,是理解其含义的重要学术参考。
  5. 《辞源》(商务印书馆): 作为专门收录古代汉语词语的大型辞书,对“秉畀炎火”的出处和释义有明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秉畀炎火”是一个出自《诗经·小雅·大田》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将农田中的害虫(如蝗虫)捕捉后投入大火中焚烧,以消除虫害。该词直接体现古代农业社会的害虫防治方法,带有祈求神灵协助的信仰色彩。

  2. 字词解析

    • 秉:持、执,表示“拿取”的动作。
    • 畀:给予、交付。
    • 炎火:炽热的火焰。古注中“炎”或通“焰”,强调焚烧害虫的火光。
  3. 出处与背景
    源自《诗经·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汉代郑玄注解为田神将害虫交给烈火,使其灭亡;宋代朱熹进一步说明这是古人通过焚烧消灭“四虫”(螟、螣、蟊、贼)的实践方法。

  4. 历史应用
    宋代文献如王谠《唐语林》和苏轼的诗句提到,焚烧害虫是古代捕蝗的重要措施。例如苏轼在《次韵章传道喜雨》中写道“秉畀炎火传自古”,表明这一方法的历史延续性。

  5. 文学引用
    该词常被后世文人化用,既描述农事活动,也借喻消除灾害的积极态度,如清代何纶锦《捕蝗谣》中的“秉畀炎火古有经”。

该成语融合了古代农业技术、自然信仰与文学表达,反映了先民应对灾害的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诐辞碧玉蹄尘寰翠縠东来紫气法郎机丰稔冯谖市义凤翥龙蟠傅雷家书伏生干符杠刀国职含哀豪粗禾生耳喉咽会心侣挟赤涧饮交淡若水骄狎克臬狂疏乐山李杜留职乱国马笠美曼梦家鸟乌盘涉贫迫披展縴手洽愿切身体会情憭青筇穷悴热情篛笼赛艇闪动山驴襂襹守望相助赎解束藴乞火松颷蹚将屠城土约五运鲜车怒马嗛嗛夕寐宵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