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堤。《宋史·宋昌言传》:“ 熙寧 初, 河 决 枣彊 而北。 昌言 建议,欲於 二股河 口西岸新滩,立土约,障水,使之东流。”
“土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土堤:指用土壤修筑的堤坝,主要用于水利工程中的防水或导流。该释义源自《宋史·宋昌言传》中记载的治河案例:“欲于二股河口西岸新滩,立土约,障水,使之东流”。
词源与结构
历史应用
宋代文献中记载了土约在河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例如通过筑堤改变河流走向,防止水患。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水利术语或成语用法,可提供具体语境以便补充分析。
土约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农民用于耕作的一块块小块田地。土约也可以指耕地的约定和乡约。
土约的拆分部首是土,共有5个笔画。
土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豳风·土陶》中,意味着用土砌成的田界。《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土墙"之意。繁体字为「土約」。
在古代,土约的汉字写作为「土籥」。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土约」。
1. 农村里的土约一片片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2. 我们的土约要按时耕种,不能荒废。
1. 土地:指的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2. 田约:指的是农民之间关于田地使用的协议。
3. 土壤:指的是地面上的土层。
农田、田地、田地
水域、海洋、湖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