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诸侯国的政务。《国语·鲁语下》:“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
(2).指诸侯国设置的官职。《梁书·文学传下·刘峻》:“时 竟陵王 子良 博招学士, 峻 因人求为 子良 国职,吏部尚书 徐孝嗣 抑而不许,用为 南海王 侍郎,不就。”
“国职”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现代汉语已不常用。具体解释如下:
诸侯国的政务
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内部的行政事务管理,例如《国语·鲁语下》记载:“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说明诸侯需每日处理本国政务。此意强调国家层面的行政职责。
诸侯国设置的官职
指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内部设立的官职体系。例如《梁书·文学传下·刘峻》提到刘峻曾求任“国职”,即谋求某诸侯国的官职。此意侧重具体职位的设置。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国语》《梁书》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汉典等工具书(综合、3、6信息)。
《国职》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国家赋予官员的职位或者称号。
《国职》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部首是“国”,表示与国家相关的意思;而部首是“职”,表示职位或者工作的意思。整个词语共有7个笔画。
《国职》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是经过演变才形成的。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为「國職」。
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国」这个字是以「囗」作为部首,以「玉」作为声旁,表示国家的意思。而「职」这个字在古代写法中,把「耳」作为部首,以「叠」作为声旁,表示职位或工作的意思。
1. 他担任了国职多年,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2. 通过努力,他终于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国职。
国家、国民、国宴、职务、职场、职员等。
官职、官位、职位、职务等。
闲职、下岗、失业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