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具的意思、牢具的详细解释
牢具的解释
(1).古代遣奠时所用的经包裹的牲牢之体。《礼记·杂记上》:“遣车视牢具。” 孔颖达 疏:“牢具,遣奠所包牲牢之体,贵贱各有数也。一个为一具,取一车载之也,故云视牢具。”《史记·封禅书》:“杀一貍牛以为俎豆牢具。”
(2).监狱用具。《三国志·魏志·司马岐传》:“﹝ 司马岐 ﹞迁 陈留 相。 梁郡 有繫囚,多所连及,数岁不决。詔书徙狱于 岐 属县,县请豫治牢具。”
词语分解
- 牢的解释 牢 á 养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补牢(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牢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牢(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
- 具的解释 具 ù 器物:器具。 备有: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备,办: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具。一具男尸。
专业解析
“牢具”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字义进行解释。其核心含义主要指向两类事物:
-
指祭祀或宴飨时盛放牲体的器具:
- 这是“牢具”较为常见的含义。“牢”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如牛、羊、豕),也指关养牲畜的栏圈。“具”指器具、器皿。
- 因此,“牢具”特指用于盛放、呈献这些作为祭品或食物的牲畜肉体的器皿或容器。这体现了它在礼仪活动中的具体功用。
- 典籍例证:
- 《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 郑玄 注:“稍事,有小事而饮酒。……其事至简,或有牢具。” 此处指王在非正式场合小酌时可能备有的简单肉食及盛器。据《周礼·天官·膳夫》记载,郑玄注中提及“牢具”指简单的肉食及盛器。
- 《汉书·鲍宣传》:“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非天意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黎民、黔首…… 汉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於良人也。诸给殿中者所居为庐,苍头侍从,因呼为庐儿…… 皆令从官给牢具。” 这里指官府供给侍从人员的饭食(包含盛具)。《汉书·鲍宣传》孟康注中提到官府供给侍从人员“牢具”,指包含盛器的饭食。
-
指监狱中的刑具:
- 此义项相对少见。“牢”在此引申指监狱。“具”指器械、工具。
- 因此,“牢具”可指代监狱中用于束缚、惩罚犯人的各种器械,如枷锁、镣铐等。
- 典籍例证:
- 此义项在常见典籍中直接用例较少,但可从“牢”与“具”的引申义及构词法推断。后世文献或工具书在解释相关概念时可能提及。例如,在解释古代刑罚制度时,监狱中使用的束缚工具可统称为“牢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解释相关字义时,为理解“牢具”的刑具含义提供了字源基础。
“牢具”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双音节古语词,其含义主要有二:
- 祭祀或宴飨之盛器: 指盛放牲肉的器具,主要用于礼仪或供给场合。此义见于《周礼》郑玄注、《汉书》孟康注等。
- 监狱之刑具: 指束缚犯人的器械。此义虽直接文献用例相对较少,但可从字义引申和构词逻辑得出,并在研究古代刑罚制度时被理解和使用。
现代使用提示: “牢具”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通常只出现在古籍研究、历史文献解读或特定学术讨论中。日常交流或现代文本创作一般不会使用此词。若需表达类似概念,现代汉语有更通用的词汇,如“祭器”、“餐具”、“刑具”、“镣铐”等。
网络扩展解释
“牢具”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古代祭祀场合的牲牢之体
指用于祭祀或葬礼的牲畜祭品。根据《礼记》《史记》等记载,古代贵族在遣奠(送葬时的祭奠)时,会根据身份等级使用不同数量的牲畜(如牛、羊、猪),这些祭品经包裹处理后称为“牢具”。
2.监狱用具
指古代监狱中使用的刑具或拘禁工具。例如《三国志·魏志》中提到,司马岐在处理囚犯时需准备“牢具”。
补充说明:
- 词义差异:现代语境下,“牢具”更偏向监狱用具的释义,而祭祀相关的用法多见于古籍。
- 注意: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思想坚定”的成语,但这一说法未被主流权威文献广泛采纳,可能是误解或方言用法。建议参考《说文解字》《礼记》等经典验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礼记·杂记》《三国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木边氏腹播赋不得劲草奠澄深秤停扯拽敕勒斥闉春肥道廕发颖垢耻晷刻红糟呼哨匠成奬劝江外交叉火网交警娇弱鸡毛撢子紧密进种善群剧戏科差崆峒襕裙岚雾利涉利毓龙举谬奖狇狫泙濞起场寝丘虬柯秋扇三夫之对擅地上载圣怀涮锅子书癖悚踊桃花岩屯官拖鬭万目睚眦为仁不富五火祥火相麻闲嗑下月携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