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遣奠時所用的經包裹的牲牢之體。《禮記·雜記上》:“遣車視牢具。” 孔穎達 疏:“牢具,遣奠所包牲牢之體,貴賤各有數也。一個為一具,取一車載之也,故雲視牢具。”《史記·封禅書》:“殺一貍牛以為俎豆牢具。”
(2).監獄用具。《三國志·魏志·司馬岐傳》:“﹝ 司馬岐 ﹞遷 陳留 相。 梁郡 有繫囚,多所連及,數歲不決。詔書徙獄于 岐 屬縣,縣請豫治牢具。”
“牢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用于祭祀或葬禮的牲畜祭品。根據《禮記》《史記》等記載,古代貴族在遣奠(送葬時的祭奠)時,會根據身份等級使用不同數量的牲畜(如牛、羊、豬),這些祭品經包裹處理後稱為“牢具”。
指古代監獄中使用的刑具或拘禁工具。例如《三國志·魏志》中提到,司馬岐在處理囚犯時需準備“牢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雜記》《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牢具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非常穩固和安全,不易被破壞或摧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牢字的部首是牛部,表示和牛相關的含義;具字的部首是具部,表示與工具和器物相關的含義。
牢字總共有7畫,具字總共有8畫。
來源:
牢具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牢字的本義是用來關押動物的栅欄,後來引申為牢固、穩固的意思;具字表示器物、工具。因此,牢具的組合意思為穩固和堅固的工具。
繁體:
繁體字中,牢具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牢具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例句:
1. 這個建築物使用了牢具的結構設計,使其能夠抵禦地震。
2. 他的忠誠的人品讓他成為了老闆最牢具的信任對象。
組詞:
1. 牢固:意思是穩固,結實,難以破壞或改變。
2. 牢獄:意思是囚禁的地方,監獄。
3. 工具:意思是用來幫助完成某項任務或工作的物品。
近義詞:
穩固, 堅固, 堅實, 牢靠。
反義詞:
脆弱, 易損, 不牢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