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鸡毛撢子的意思、鸡毛撢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鸡毛撢子的解释

亦作“ 鸡毛掸子 ”。见“ 鸡毛掸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鸡毛撢子(也写作“鸡毛掸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形制和功能的传统清洁工具名词。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一种用于拂拭灰尘的日常用具。通常以竹棍、木棍或细藤条为柄,一端紧密捆扎大量公鸡羽毛(尤以尾羽为主)制成。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羽毛的轻柔扫动吸附或拂去物体表面的浮尘,常见于家具、器物、神像等的清洁维护(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10年)。

二、物理特征与制作

  1. 柄部:多为细长直杆,长度约30-80厘米,便于手持操作。
  2. 羽部:选用公鸡尾羽或翅羽,因其毛质硬挺且富有弹性,能有效聚拢灰尘而不损伤器物表面(《中国传统生活用具辞典》,2009年)。

三、功能与用途

  1. 清洁功能:主要用于干燥环境下的除尘,区别于湿布擦拭,避免水渍残留。
  2. 文化场景:常见于传统家居、庙宇祭祀器具的日常维护,亦作为商铺陈列品的保养工具(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2008年)。

四、名称考源与文化延伸

“撢”为“掸”的异体字,本义指“拂除”,《说文解字》注:“撢,取也。”后引申为扫除动作。该词在清代文献中已高频出现,如《红楼梦》中多处以“鸡毛掸子”描写大观园日常陈设打理场景。民间俗语“鸡毛当令箭”亦侧面反映其日常普及性(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2014年)。

权威参考文献(文献式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鸡毛撢子”(也写作“鸡毛掸子”)是一种以鸡毛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传统清洁工具,其含义和用途可综合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历史

  1. 词义
    指用鸡毛绑扎在藤条或细竹竿上制成的除尘用具,主要用于清扫家具、器物表面的灰尘。
  2. 起源
    据传起源于夏代(约公元前2000年),少康因观察野鸡爬行后地面灰尘减少而受启发发明。

二、功能与原理

  1. 清洁作用
    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吸附灰尘,尤其适合干燥环境下的家具、电器除尘,避免湿布擦拭可能造成的损伤。
  2. 材质优势
    鸡毛质地柔软且不易沾灰,五颜六色的羽毛也兼具装饰性。

三、文化寓意与象征

  1. 婚俗象征
    • 作为嫁妆寓意“壮胆”(“掸”与“胆”谐音),或用于决定家庭中“执掌家法”的权力归属。
    •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祝福:红色象征财运、黑色镇宅、白色祈健康等。
  2. 节庆意义
    新年扫尘时使用,取“除尘布新”之意,寄托辞旧迎新的愿望。
  3. 文人雅趣
    古代文人将其插于花瓶作“贡掸”,象征胆识与平安。

四、文学与艺术中的形象


五、现代使用现状

随着吸尘器、静电除尘布等现代工具的普及,鸡毛掸子逐渐退出日常清洁领域,但仍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或民俗符号存在,尤其在婚庆、节俗中保留文化意义。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搜狗百科》和《MAIGOO知识》。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克莫拉白题舞膀臂奔腾璧友不轻然诺涔涔钗股篆程法虫蝗雏鹰展翅摧裂蛋黄鞮屦断当督进发补奋权拂除干玃工人运动公账还道尖峭交厚骄媮积存诫约妓馆极乐金丹醵分坑戮刻深口诵心惟鹂黄埋骨弥年陪奉偏侧被褐怀玉平头奴子破杀杀清唱剧情逐事迁起田欺心弃职阙庭商山老殊刑死报四殆四集挑字眼头重顽肉委滞夏清侯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