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崆峒的意思、崆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崆峒的解释

(1) [Kongtong]

(2) 山名,在甘肃

(3) 岛名,在山东

(4) [fairy mountain]∶指仙山

此去定教扶圣主,将军真可倚崆峒。——《杨家将演义》

详细解释

(1).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头 。” 南朝 梁 沉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沉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崆峒是中国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地理、历史、文化三个维度解析:

一、地理学概念

“崆峒”特指中国境内多座同名山脉,尤以甘肃平凉崆峒山为典型。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山属六盘山支脉,主峰海拔2123米,山势险峻,植被覆盖率逾90%,其丹霞地貌被中国地理学会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崆峒山高峻,如台垒然”,印证其特殊地形结构。

二、历史沿革

作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崆峒”曾见于《汉书·地理志》,指西汉时期陇西郡辖下的崆峒县,其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境内,属秦汉边塞军事要地。《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西至崆峒”,表明该地域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考古发现该区域存有仰韶文化至齐家文化时期的多处遗址。

三、文化意象

在道教典籍中,《庄子·在宥》篇记载黄帝向广成子问道于崆峒山,使该山成为道家“洞天福地”的象征。唐代杜甫《洗兵马》诗句“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赋予其国家安泰的政治隐喻。佛教文献《法苑珠林》则记载北魏时期崆峒山始建佛寺,形成佛道共存的宗教景观。

(引用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1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崆峒”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山名(主要含义)

2.地名延伸

3.文学意象

4.读音与字义

提示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性较高的来源(如汉典、沪江词典),若需更全面信息,可查阅相关地理志或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败羣不伶俐草苫拆副谗波长垛唱好是差歧差摄怆凄出合椿堂蹈觝大群涤场斗绝一隅惇博騑骖风飑勾绞过心害孩子花刚石画丘回来蹇谔之风检访剿除饥厄介直棘茧警道击壤鼓腹旧大陆就正有道椋鸟量数连旝廪饩卢骆鑪铸緑竹卖手悗密内外夹攻漂女平平淡淡襁保商算善终麝香草双边束苇私阿嵩洛腾移偎冬文阀无竟无气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