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水涝与干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水獭》:“水居食鱼,能知水信为穴,乡人以占潦旱,如鹊巢知风也。”
“潦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文献记载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二·水獭》中提到:“水居食鱼,能知水信为穴,乡人以占潦旱,如鹊巢知风也。”。这里通过水獭的行为预测水涝或干旱,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如“农田潦旱,庄稼长不出来”。也可引申为比喻人的境遇或心情处于极端状态(如极度困顿或枯萎)。
“潦旱”一词聚焦于自然气候的极端变化,既可用于具体描述灾害,也可通过比喻延伸至抽象状态。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语(如“穷愁潦倒”“大旱云霓”),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潦旱是一个汉语词汇,可以指代干旱、缺水的情况。在农田里,长时间的干旱缺水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土地干裂,形成潦旱的景象。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极度渴望或急需某种东西的状态。
潦旱的部首是“水”字旁,表示与水相关的含义。这个词的拼音中,“潦”的拼音是“lăo”,“旱”的拼音是“hàn”。根据汉字的结构,潦的总部首是水,右旁部首是土;旱的总部首是水,右旁部首是干。
潦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最早的形态是象形字,表示由水流动到陆地上的样子。后来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潦旱”字形,这个字形在繁体字中仍然保留。
在古代汉字中,“潦旱”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清代的字典《康熙字典》中,将潦写作“澇”,并且添加了“瀗”作为潦的繁体写法。旱字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1. 强烈的太阳使得田野上的土地变得潦旱干裂。
2. 这个地区连续几年遭受严重的旱灾,导致农田潦旱,农作物无法生长。
组词:潦洪(洪水泛滥)、潦草(草率)、旱情(干旱状况)、旱涝保收(干旱和涝害引起收成减少)。
近义词:干旱、干燥、水荒。
反义词:湿润、水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