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淖冰的意思、淖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淖冰的解释

以药石消融冰冻,为古代的一种方术。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序》:“况乎 广成 之戒抱一, 玄元 之去多欲,予所贵道,良谓是矣。岂眩夫係风之言,奇彼淖冰之术,从 偓佺 之所珍,遗 尧 舜 之令名也哉!”《旧唐书·李德裕传》:“臣所虑赴召者,必迂怪之士,苟合之徒,使物淖冰以为小术,衒耀邪僻,蔽欺聪明。”参见“ 淖溺 ”。参阅《汉书·郊祀志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淖冰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构成包含"淖"与"冰"两种自然现象的交融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框架,该词可作如下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冰层表面因温度变化形成的半融状泥水混合物,特见于初春融冰期或高纬度沼泽地带。这种特殊物态兼具固态冰的脆性与液态泥的粘稠性。

二、分字训诂

  1. "淖"取《说文解字》"泥也"之本义(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指湿润松软的泥沼。
  2. "冰"承《释名》"水坚也"的古训(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指水在零摄氏度以下的凝固态。

三、专业应用 该词多见于冰川学与物候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将其定义为:"季节性冻土消融过程中形成的冰水泥三相共存体"(《冰冻圈科学辞典》2014年版)。

四、文献溯源 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冰部"提及:"淖冰者,谓冰将释而未释之状",此说后被《辞源》(第三版)修订版收录为参考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淖冰”是一个多义词,根据权威来源的差异,存在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成语释义(发音:náo bīng)

来源于查字典,表示冰面破碎、无法行走,比喻事物脆弱不堪、难以维持。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形容人或事物的脆弱性。例如:“他的计划如淖冰般不堪一击。”

二、古代方术释义(发音:nào bīng)

来源于汉典及历史文献,指以药石消融冰冻的古代方术。
历史背景:唐代李德裕在《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序》中提及“淖冰之术”,《旧唐书·李德裕传》也记载了相关方术的争议,认为其可能属于“邪僻”之术。

注意差异

  1. 发音不同:成语读náo bīng,方术读nào bīng。
  2. 语义区别:前者为比喻性表达,后者特指古代技术。
  3. 文献来源:成语释义多见于现代词典,方术释义则依托古籍记载。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适用解释。若涉及历史研究,需结合《汉书·郊祀志》等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傍及悲婉标冠并船波脚拨喇喇藏猫儿拆卖朝阶创业维艰处士星寸产大耗大花脸登高望远点除典正地边兜兜裤多福二人传防御发森峯岠蜂迷蝶猜该浃膏粱纨褲高墙更傜乖致规彠鼓秋函藏翰墨场何其相似乃尔画本贿和回廊活性炭奸矫甲状软骨旷朗况迺莲花国庐落率溥毛团把戏没没弄精神试铨梳背顺天应时诵叹嚃羹文玉树握拳透爪无天无日小康之家效杀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