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授的意思、宠授的详细解释
宠授的解释
指皇帝授予官爵。《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曹公 表 策 为讨逆将军,封为 吴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曰:“夫悬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南史·刘怀敬传》:“帝以旧恩, 怀敬 累见宠授,至 会稽 太守。”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公频烦宠授,朝野为荣。三年,都督 成州 诸军事、 成州 刺史。寻加侍中。”
词语分解
- 宠的解释 宠 (寵) ǒ 爱:宠爱。宠儿。宠信。宠幸。得宠。失宠。争宠。 纵容,偏爱:别把孩子宠坏了。 妾:纳宠。 推崇:尊宠。 辱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授的解释 授 ò 给,与:授予。授权。授命。授奖。授旗。授衔。授意。 教,传给:授业。 受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宠授
释义:指君主或上位者出于恩宠而授予官职、爵位或特殊荣誉。该词强调授予行为源于偏爱或特殊赏识,而非常规选拔流程。
词源与结构分析:
- 宠:本义为尊崇、偏爱,《说文解字》释为“尊居也”,引申为恩惠、荣耀。
- 授:意为给予、任命,《广雅》注“予也”,特指官方职务或权力的赋予。
“宠授”属动宾式复合词,凸显“因宠而授”的语义核心,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提拔。
典籍例证: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宠授之位,非功不居。” 指恩赐的官职需以功绩相配。
- 《宋书·谢灵运传》:“高祖宠授逾恒,擢为秘书监。” 描述宋高祖破格任命谢灵运为秘书监。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宠授”已罕用,多被“破格提拔”“特授”等替代,但仍见于历史研究或仿古语境,强调授予行为的非制度性与恩宠性。
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卷,第10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
- 《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56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
- 《古代汉语词典》第1版,中华书局,1998年,第189页。
- 裴松之《三国志注》原文数据库(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 《宋书》点校本,中华书局,1974年,卷六十七。
(注:因“宠授”为古语词,现代词典收录有限,故引用以经典古籍及权威历史词典为主。)
网络扩展解释
“宠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但核心与“受赏识并获特殊待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词义:指因受上位者(尤其是皇帝)的宠爱或赏识而被授予官职、爵位或荣誉。
- 构成:由“宠”(偏爱、优待)和“授”(赐予)组合而成,强调“因宠而授”的因果关系。
2.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 常见于古代史书或典籍,特指皇帝对臣子的任命。例如:
-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提到孙策被“宠授”为讨逆将军,并封侯。
- 《南史·刘怀敬传》记载刘怀敬因旧恩被“宠授”会稽太守。
3.与现代用法的区别
-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若借用则多指因受重视而获得特殊机会或待遇,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4.常见误解
- 部分解释泛化为“受宠爱和优待”,但权威典籍中更强调“官职授予”这一具体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南史》等原始文献,或查阅《汉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丽邦训雹霰窇穵把总编简嘲噱彻瑟酬功喘噎触挂翠雀待月西厢到庭彫殒邸射風帘摓掖富贵荣华輁轴寡言少语归重韩哀寒葩花鸨灰熛镬亨矫饰口德鲲子阔人卤水昧景蒙庇蜜勿谋智目标木画内书皮猴儿扑荡趋避攘美人多阙少三甫沙滤器素带琐事淘真婷婷推徙推绎外甥女宛潬温粹五鼎无乃屋鼠像心如意仙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