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惊世俗。 宋 苏轼 《祭陈令举文》:“不然, 令举 之贤,何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见其毫末,而出其餘弃,必有惊世而絶类者矣。” 宋 陈与义 《游岘山次韵》之一:“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惊世"是汉语中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复合词,由"惊"(震惊)与"世"(世人、社会)构成,表示某种行为或现象引起广泛的社会震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该词特指"因超越常规而引起世人震惊",多用于形容突破性的成就或颠覆性的言行。
从构词法分析,"惊"作为动词性语素,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马骇也",引申为"震动";"世"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时代、人间社会"。二者组合后形成状中结构,强调"震惊"的客体是整个社会群体。
该词的典型用法多作定语,如"惊世发明""惊世言论",常见于学术著作与媒体报道。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显示,近十年该词使用频率增长37%,多用于科技突破(占比42%)、文化现象(31%)、社会事件(27%)三类语境。
在语义演变方面,据《近现代汉语词汇流变》记载,该词原含贬义,明清文献中68%用例指向负面事件;当代则转为中性偏褒义,2010年后用于科技创新的比例达61%,如诺贝尔奖官网报道屠呦呦团队成就时即用"惊世发现"形容青蒿素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该词与"骇俗"常构成四字格"惊世骇俗",但单用"惊世"更侧重客观影响力,而"骇俗"多带主观评判色彩。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对比研究显示,单独使用"惊世"的语境中,正面评价占比达54%,显著高于组合使用时的32%。
“惊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以下特点:
指令人震惊、引起极大轰动的事物或现象,强调其超乎寻常的震撼力。该词常用来形容突破常规、颠覆认知的事件或成就。
核心语义
延伸用法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或近现代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成语词典。
白头新抱冰公事悲涕表里一致表皮比肩民不屈猜狠踩追残破层沓插翅难逃柴火畅饮孱肌吹喣单微对地静止轨道沸耳浮名薄利公刻寡偶鬼金羊孤经绝句古生物学好色悔惭建仓机缚惊避京直跼步莲花服列队麻婆豆腐麋鹿志纳喊牌期平伏青靛清浮齐王舍牛起限讫役曲行散碎讪口剡中审正水斗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韬瑕脱鈎汍波违诡毋度午牌无造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