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曲牌名。属北仙吕宫。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 清 李渔 《奈何天》等戏曲均有此曲牌。
(2).我国古代的一种水雷。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火器》:“混江龙:漆固皮囊裹炮沉于水底,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敌舟行过,遇之则败。”
(3).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木制,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七月十一日》:“ 淮扬 外江各砲船陆续撤回, 临清 以上浅阻堪虞,混江龙费工无用,可作罢论。”
“混江龙”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古代治河工具
指一种木制治水器械,直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表面覆铁叶,重达三四百斤。沉入水底后用于刷荡泥沙,改善河道。但宋代后因实用性存疑逐渐被弃用()。
军事武器(水雷)
明代文献记载,这是一种通过皮囊包裹火药、火石等装置的水雷,沉入水中触发机关后可攻击敌船,属于早期水战火器()。
戏曲曲牌名
属北曲仙吕宫,见于元明清多部戏曲作品,如《西厢记》《牡丹亭》等()。
《水浒传》人物绰号
梁山好汉李俊因精通水性、擅长水战得此绰号。其来源可能结合了“治河工具”的力挽狂澜之意,或“水雷”的破坏力象征()。
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可形容居无定所、游走于社会各领域的人,含一定调侃意味()。
《混江龙》是指在江湖中行走的江湖人物,通常表现为背离传统道德规范,行事不择手段,经常以非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角色。
《混江龙》一词的部首拆分为“氵”(三点水)和“龙”,氵表示水的意思,龙表示龙形字类的字。根据拆分,它的笔画数为15画。
《混江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武侠小说或者其他江湖文化的作品中,用来形容那些行走江湖的人物的特征和行为方式。
《混江龙》的繁体字为「渾江龍」。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所区别, 《混江龙》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渾江龍」。
1. 他在江湖中混得风生水起,被誉为一位真正的混江龙。
2. 那个人多年来在江湖上混迹,已经成为一条混江龙。
混乱、混合、江湖、龙飞凤舞等。
江湖人物、江湖豪客、江湖浪子、江湖老手。
正直人、正道人、圣人、纯良之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