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目的意思、比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目的解释

(1).即比目鱼。 汉 班固 《西都赋》:“揄文竿,出比目。”

(2).常以喻情爱深挚的夫妻、情人。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明 陆采 《怀香记·夜香祈祐》:“做了比目离羣,连理分枝。”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鱼中比目鸟鸳鸯,尺素愁看字数行。”参见“ 比目鱼 ”。

(3).谓相比并而行。喻形影不离。《鬼谷子·中经》:“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张幼文》:“ 张幼文 与 张千仞 俱世家子…… 千仞 与之交甚密,出入比目。及院试发案,二人连名,人咸异之。”

(4).龙眼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吴氏本草》:“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比目"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核心语义

"比目"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

  1. 指代比目鱼:一种双眼同位于头部一侧的扁平鱼类,古称"鲽"或"鳒"。《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比目,鱼名。状如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 其形态特征引申为"紧密相依"的意象。
  2. 比喻亲密并列的关系:因比目鱼需两两相合方能游动,故衍生出"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象征意义。如《辞海》释义:"比目,喻夫妇或友人亲密相依。"

二、文化典故与用法

  1. 文学意象:
    • 诗词中常以"比目"喻忠贞爱情,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成语"比目连枝"(出自《西厢记》)形容夫妻或情侣相伴不离,《成语大辞典》收录此条并注明其源于比目鱼与连理枝的意象结合。
  2. 书信代称:古代"比目"与"鱼雁"并称,代指书信(如《乐府诗集》"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但需注意与"鱼书"典故区分。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常见误用辨析

需注意与"比翼"(鸟类双飞)的区别:"比目"侧重空间上的并列依存,而"比翼"强调动作上的协同。如"比目双栖"为误用,正确应为"比目同游"或"比翼双飞"。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刘洁修. 《成语源流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4. 郭璞注, 邢昺疏. 《尔雅注疏》. 中华书局.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比目”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动物学指代
    指比目鱼(学名:鲽形目鱼类),其特点是身体扁平,两眼逐渐移至头部一侧,常被称为“偏口鱼”。这类鱼包括鲆、鲽、鳎等科。

  2. 生物学特征
    比目鱼幼体时期眼睛对称,成长过程中逐渐侧移,形成独特外观,因此得名“比目”。


二、比喻义

  1. 象征形影不离的伴侣
    因比目鱼需两两相并游行,古人常以“比目”比喻夫妻或情侣的深厚感情。例如:

    • 唐代卢照邻诗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西都赋》中“出比目”也暗含此意。
  2. 形容观察细致
    作为成语时,“比目”指用手比照眼睛观察事物,引申为“细致辨别”。例如:“他比目查看,不放过任何细节。”


三、相关成语


四、其他含义


“比目”的核心含义围绕比目鱼及其象征意义展开,既可指实际生物,也可用于文学比喻。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熬炼驳脚伯始才知岑蔚陈寃侈泰抽斗创刊大部头代数打踅点水丁男腐旧萯阳工娄黄颊惶愧荒裔见弹求鹗脚灯郊薮筋节絶走夸称暌孤老虎钳廪庾六齐离相逻檀鸣呼名片磨棱刓角馁饥逆曳片羽漂杀劈山樯竿情犯七十二坟融泰沙殻子失入硕策说得去束胁私府缩微书宿水飱风探讨套房无分綫抽傀儡笑乐崤山枭帅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