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祚的意思、登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祚的解释

(1).进位。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君碑》:“珠藏外耀,鹤鸣闻天。若时徵庸,登祚王臣。”

(2).同“ 登阼 ”。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赫赫明明,我皇登祚。”《宋书·谢灵运传》:“ 太祖 登祚,诛 徐羡之 等,徵为祕书监,再召不起。” 朱自清 《歌谣的历史》:“《古今乐录》记 齐武帝 创《估客乐》的动机说:‘帝布衣时,尝游 樊 邓 。登祚以后,追忆往事而作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祚是汉语中表示帝王即位、继承皇位的专有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力传承制度密切相关。以下从词义、词源及历史用例角度展开分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登”指升、上,“祚”本义为祭祀用的台阶,后引申指帝位或国统。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登上皇位台阶”,特指新君通过合法仪式正式继承皇位。该词强调君主即位时的正统性与仪式性,常见于史书及古代典章文献。

  2. 词源分析

    在构词法上,“登祚”属于同义复合词。先秦典籍中“祚”已具君权象征义,如《左传》载“天祚明德”,指上天授予统治权。汉代后,“登祚”逐渐定型为君主继位专用术语,区别于口语化的“登基”,更具礼制庄重色彩。

  3. 历史用例

    该词高频出现于正史记载,如《宋书·武帝纪》载刘裕“应天登祚”,强调其即位符合天命;《旧唐书》记唐高宗“以嫡长登祚”,突显宗法继承制度的合法性。此类用例表明,“登祚”在语境中常与天命观、宗法制度构成互文关系。

  4. 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下,“登祚”主要作为历史学术语使用,见于史学著作及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如中华书局版《资治通鉴》注疏中,仍用该词解析唐代皇位更迭事件,保持其专业表述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登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两种含义:

1. 进位
指晋升官职或地位的提升,例如汉代蔡邕在《琅邪王傅蔡君碑》中提到的“登祚王臣”,即臣子因功绩而晋升。

2. 同“登阼”(即位)
指君主登基或继承皇位。如晋代陆机《愍怀太子诔》中的“我皇登祚”,以及《宋书》记载的“太祖登祚”,均表示帝王即位。这一用法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见。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古代帝王或祭祀场景,通常取“即位”之意。

别人正在浏览...

拜摺子部送不祧之宗不自量力残月缠头赀叉手笛冲古道新喜顶上巢硐砂鲂鮄風音复书宏材大略后旌回茬恚駡火祆焦味诘难矜智负能眷仗拒谏饰非龛鬖诓吓枯饼徕服礧击冷蕊力臣力竭声嘶溜腿路断人稀秘籍谬官曩贤牛蹄中鱼浓妆艳服坯户樵客倾耸轻懈讫已鬈首去就曲昭审当时因疏簿送放损人滕王阁铁窗风味停阴卫水无尽藏屋漏雨午桥庄香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