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成霜状结晶的白色药末。 清 周亮工 《今夕歌宿郎山吕正始天咫楼作》:“吞玉华兮舞翠翘,服霜散兮上云霄。”
“霜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权威来源进行区分:
一、古籍中的本义(主流解释) 指成霜状结晶的白色药末,常见于古代医药或文学描述。例如:
二、现代引申义(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归类为成语,解释为“寒霜消散,比喻寒冬结束、困境解除”。但这一用法未见于经典文献,可能是对字面义的引申解读,需谨慎使用。
辨析建议:
注:目前可考的高权威来源(汉典、沪江词典等)均以第一种解释为核心,第二种释义尚未发现广泛用例。
《霜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霜消融化,天气变暖。它形容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已经来临。
《霜散》的拆分部首为雨,笔画数为15。
《霜散》来源于《诗经·邶风·绸缪》,其中有句话:“将余以蕙纕兮施于季女,于嗟乎霜散之。”意思是说将香草系在季女的腰间,哎呀,霜已经消散了。
繁体字中《霜散》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霜散”。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古时候《霜散》的写法是“霜斤”,斤是用来表示重量单位的字,也可以引申为去除霜的意思。
他们在漫长的冬天结束后欣喜地看到了《霜散》,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冰霜、霜降、霜寒、霜天、霜雪
冰消、冷尽、融化
霜凝、结冰、寒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