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习的意思、弱习的详细解释
弱习的解释
幼年所学。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七:“弱习徒自耻,暮知欲何任!”
词语分解
- 弱的解释 弱 ò 力气小,势力小,与“强”相对:弱小。柔弱。脆弱。薄弱。弱不禁风。柔心弱骨(形容人心地温柔,性格和顺)。 年纪小: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不够,差点儿,与“强”相对:三分之一弱。 差
- 习的解释 习 (習) í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习。学习。实习。 学:习文。习武。 对某事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习惯。积习。陈规陋习。 相因:世代相习。习
专业解析
"弱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本义及古汉语用法来理解:
-
字义解析:
- 弱:本义指力气小、势力差,引申指年少、幼小。在“弱习”一词中,取“年少、幼小”之意。《说文解字》释“弱”为“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段玉裁注:“桡者,曲木也。引申为凡曲之称。直者多强,曲者多弱。”其“年少”义由“弱小”引申而来。
- 习:本义指鸟类反复试飞,《说文解字》释为“数飞也”。引申为学习、练习、复习、熟悉、习惯等义。在“弱习”一词中,取“学习”或“所学得的知识技能”之意。
-
词义解释:
综合“弱”(年少)与“习”(学习)两字之义,“弱习”指年少时所学的内容或养成的习惯。它强调的是人在幼年或少年时期接受教育、进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习性。
- 核心含义:幼年所学;少年时养成的习惯或掌握的知识技能。
- 语境侧重:常指基础性的、启蒙阶段的学习内容或早年形成的、可能影响深远的行为模式。
-
用法与现代关联:
“弱习”属于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单独使用。其概念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幼学”、“启蒙教育”、“少时所学”、“早年习惯”等短语来表达。理解该词有助于阅读古籍,例如在涉及古代教育、人物早年经历或习性养成的文献中可能遇到。
权威参考来源: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该词典是权威的古汉语工具书,对“弱”字有“年少,幼小”的义项解释(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对“习”字有“学习;复习;通晓,熟悉;习惯”等义项解释。结合两字义项,可推导出“弱习”的核心含义指向年少时的学习或习惯。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可参考其官方在线资源或权威图书馆馆藏)。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作为收录汉语词汇最全的历时性词典之一,《汉语大词典》对“弱”和“习”的各个义项有详尽收录和例证。虽然该词典未直接收录“弱习”词条(因其极生僻),但其对单字的权威释义是理解该复合词的基础。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可通过专业数据库如“国学大师”等查询)。
-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这本经典字典对常用古汉语字词的释义精炼准确。其对“弱”有“年少”的明确义项(如“弱年”指少年),对“习”有“学习;练习;熟悉;习惯”等义项。这为理解“弱习”提供了简明依据。来源:王力主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籍例证(概念佐证):虽然“弱习”作为固定词组罕见,但“弱”表“年少”与“习”表“学习/习惯”搭配使用的思想在古籍中可见。如《礼记·曲礼上》有“人生十年曰幼,学。” 即体现了幼年(弱龄)是学习(习)的重要阶段。这间接印证了“弱习”所表达的概念。来源:《礼记》等经典文献。
“弱习”意指年少时所学得的知识、技能或养成的习惯。它是一个古语词,由“弱”(年少)和“习”(学习/习惯)组合而成,强调人生早期阶段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实践所形成的基础性认知与行为模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其含义需借助权威古汉语字典对单字的释义进行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弱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幼年所学(主要含义)
这是该词在古籍中的常见用法,源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秋怀》诗之七:“弱习徒自耻,暮知欲何任!”。这里的“弱”指幼小、年少,“习”指学习或积累的知识,合起来表示年少时学到的内容或技能,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
2.学问或技能基础薄弱(引申义)
现代用法中,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学问或技能缺乏扎实基础”,强调能力不足的状态。例如:“他在专业领域尚属弱习,需加强学习。”
使用注意
- 古籍引用:若涉及古诗文(如孟郊的诗),应优先采用“幼年所学”的释义。
- 现代语境:若用于评价能力,可参考引申义,但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诗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人儿奥得河并节避世金门博览唱本朝花耻居王后臭死楚津春种耽读丹黻调维渡荒对牀风雨飜掌构撰怪特骇讹汗渍渍较约借客报仇静恬絶色开采跨进袴具雷宗僚吏谩书毛象梅公庙祝明正典刑某月木患子内帛墙眼旗幡柔魂山溪砂铁伸张甚至收讫水晶丸书诏四角俱全探索跳皮筋苕荛托凤攀龙挽道王蛇王正文辩五芝下坂走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