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兜。《革命民歌集·对搭山歌》:“你的山歌没有我的山歌多,我的山歌几箩篼,箩篼底下几个洞,唱的没有漏的多。”参见“ 箩兜 ”。
箩篼(拼音:luó dōu)是一种传统农用器具,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箩篼指用竹篾或藤条编织的容器,通常为方底圆口设计,多成对使用,主要用于盛装稻谷、玉米等农作物ueue。
结构与材质
使用方式
常见用法包括肩挑或两人共抬,适合运输较重的农作物。因其容量较大,常在农村劳作中用于搬运粮食ueue。
文化引用
在民歌《对搭山歌》中,箩篼被用作比喻:“我的山歌几箩篼,箩篼底下几个洞,唱的没有漏的多”,体现其日常普及性ueue。
其他名称与关联词
箩篼与“箩兜”为同义词,部分文献中二者可互换使用ueue。此外,在《汉语大词典》中也被解释为“箩筐”的一种形式ue。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演变或地域差异信息,建议参考地方民俗资料或农业工具研究文献。
《箩篼》(luó dōu)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箩筐盛粮。
《箩篼》的部首为⺮(zhú)。
《箩篼》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箩篼》的出处最早可见于《尔雅·释诂》:“箩篼,兜也。”意指箩筐就是盛东西的容器。
《箩篼》的繁体字为「籮箪」。
古代汉字文字形态有所不同,现代的《箩篼》与古时候的写法略有差异。
1. 他提着一个大箩篼,把农作物运回家。
2. 农民们用箩篼将果实收集起来。
组词:竹篾箩、箩筐、箩筐盛物。
近义词:竹篾、筐子、筐篓。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