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草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桂林 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
“懒妇箴”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植物别称(主流释义)
“懒妇箴”是古代文献中“睡草”的别称,见于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记载桂林有一种草,看到会使人昏睡,又名“醉草”或“懒妇箴”。该名称可能源于传说:懒惰的妇人见到此草会昏睡不醒,因而被用作警示懒散的象征。
二、成语引申(少数释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归为成语,引申为“用懒惰妇女的例子来劝诫他人勤勉”。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记载,可能是基于字面含义(“懒妇”+“箴言”)的现代衍生解读,需注意语境区分。
该词本义为植物别名,源自南朝文献;作为成语的用法较晚出现,使用范围有限。建议结合具体文本或语境判断其含义。
《懒妇箴》是指对懒惰的妇女进行的警示或批评。这个词是由“懒妇”和“箴言”两个词组成的。
《懒妇箴》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和十九个笔画:
懒(懒字的部首是心,是从“忄”字头衍生出来的;懒字有11个笔画)
妇(妇字的部首是女,是一个原始象形字;妇字有8个笔画)
箴(箴字的部首是竹,表示与竹木有关;箴字有10个笔画)
《懒妇箴》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李时中刊行的《雨退馀谈》。它是出自《列子·外物》:“懒妇箴者,谓验能黜其妻於室内功也。”后来逐渐被人们引用,并延伸到了现代。
《懒妇箴》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懶婦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对于《懒妇箴》一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些许不同,但整体意思保持一致。
1. 她总是懒洋洋的,真是一副懒妇箴的模样。
2. 这则警示故事展示了《懒妇箴》的深刻含义。
3. 不要变成一个懒妇箴,要勤奋努力工作。
懒虫、懒散、懒惰、箴言、箴规、箴级
懒散、懒惰
勤奋、积极
巴黎公社草包常仪陈久齿杖充盈淳洁丹鹊點試定婚阿弥阏壅发咒宫极合元音换防拣拔驾驱集大成九子恺风开戒堪可烤蓝叩诚窟薮丽华令俜灵淑满解啮雪餐毡泼残生扑索索牵断情愫七事蛐蛐罐攘外润滋滋舍身崖事行授命爽异戍所思旧丘算略随俗损怀滔天大祸停驾脱似涂炭生灵婉辞浘浘武技霞际衔啮跣脱小顽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