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目惊心的意思、骇目惊心的详细解释
骇目惊心的解释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於楼臺,骇目惊心,声如万马。”《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包兴 ﹞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亦作“ 骇目振心 ”。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何景明》:“一以为霆惊电煜,骇目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餘暉映远。”
词语分解
- 骇目的解释 使人看了吃惊。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时 河内 郡守,令乐工数百人於车上,皆衣以锦绣,伏厢之牛,蒙以虎皮,及为犀象形状,观者骇目。” 阿英 《洪宣娇》:“刀术妙速,衣色隐幻,一军骇目。”
- 惊心的解释 内心感到震动或吃惊惊心动魄详细解释.惊惧的心境。《战国策·楚策四》:“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唐 刘言史 《偶题》诗之二:“得罪除名謫海头,惊心无暇与身愁。”.内心
专业解析
“骇目惊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主要从视觉和心理冲击的角度来描述,指所见景象极其恐怖、怪异或惨烈,使人看到后感到极度震惊和恐惧。
具体释义如下:
-
核心含义:
- 骇目:指景象本身令人眼睛感到惊骇、难以直视。
- 惊心:指景象对人的内心造成强烈的震撼和恐惧。
- 合起来强调视觉冲击带来的强烈心理震撼,形容事物极其可怕、触目惊心。
-
词义侧重点:
- 侧重于视觉上的直接冲击(骇目)所引发的深层次的心理反应(惊心)。
- 常用于描述极其惨烈、恐怖、怪异或超出常人想象的场面。
-
用法:
- 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定语或宾语。
- 用于形容战争惨状、重大事故现场、恐怖景象、离奇怪异的事物等。
-
近义词:
- 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怵目惊心、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
例句参考:
- 事故现场的惨状令人骇目惊心。
- 这部纪录片揭露了骇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真相。
- 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景象,真可谓骇目惊心。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之一,对“骇目惊心”有明确释义,强调其“使人看了非常震惊、害怕”的含义。
- 《汉语大词典》: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其对“骇目惊心”的释义更为详尽,常引用古典文献用例佐证其含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该机构是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机构,其释义代表了汉语规范研究的成果。
“骇目惊心”形容所见景象极其恐怖、惨烈或怪异,强烈冲击视觉感官,并引发内心的巨大震惊和恐惧。它生动地描绘了视觉冲击与心理震撼的双重效果,是表达极度惊骇感受的常用成语。
网络扩展解释
“骇目惊心”的详细解释如下:
-
基本含义
该成语读作hài mù jīng xīn,意为所见景象令人极度震惊,强调视觉冲击带来的心理震撼。例如《三侠五义》中描述“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哪里来的刀’”,生动体现此意。
-
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清代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此句通过夸张的自然灾害场景,强化了成语的震撼效果。
-
语法与用法
- 词性:中性成语,联合式结构(由“骇目”和“惊心”并列组成)。
- 功能: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事态严重或景象惊人的场景。
-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骇目振心、触目惊心(均强调视觉冲击引发的心理反应)。
- 反义词:未明确提及,但可结合语境推测,如“平淡无奇”等。
-
现代应用示例
可用于文学描写或新闻标题,如:“地震后的废墟景象骇目惊心,救援工作刻不容缓。”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夜谭随录》《三侠五义》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襃语夯雀儿先飞玻瓈泉不矜不伐残缺不全孱颜车轝牀裙儋耳斗锣丰富高量諽讦鬼谷贵昆铁路贵茂颢气横带横加绘写将门有将见义当为迦沙季会汲汲孜孜禁脔壻酒魔头剧乐寮房列曹灵计癃老马流眠倒凝眸跑买卖披读平鬲瀑水前鱼轻歌慢舞轻矫囷府取煖忍害容成公审慎双飞鷰搪突桃实捅咕透雨推导威仪师文人画香国相思树想像力仙音小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