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虏的意思、麤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虏的解释

亦作“麄虏”。粗暴鲁莽。《水浒传》第五十回:“小妹一时麄虏,年幼不省人事,悮犯威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虏(cū lǔ)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通过字形与词源进行解析。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字义溯源 “麤”为“粗”的古字,《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本义指鹿群奔跃时扬起的尘土,后引申为粗疏、不精细之意(来源:《说文解字》卷十鹿部)。而“虏”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获也,战获俘虏也”,指战争中俘获的敌人(来源:《康熙字典》未集网部)。二字组合后,“麤虏”特指未经教化的粗野俘虏,常见于古代军事文献中描述未开化的战俘群体。

二、词义特征 该词具有双重属性:从行为层面指俘虏的粗野举止,如《汉书·匈奴传》注疏中“虏性麤悍”的记载(来源:《汉书注疏》卷九十四);从文化层面暗含对异族文明程度的评判,如宋代《武经总要》所述“麤虏无礼法之约”(来源:《武经总要》后集卷五)。这种复合词体现了古代汉语中通过字形叠加强化语义的特点。

三、使用范畴 作为历史词汇,“麤虏”主要出现在三类语境:

  1. 军事奏报中描述敌方战俘状态
  2. 边疆志书记载异族风习
  3. 文人策论讨论民族治理策略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生僻词,仅见于古籍文献与特定历史研究领域。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应结合具体文献语境,避免脱离历史背景的片面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麤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拆解如下:

1.整体释义

2.单字解析

3.用法与语境

4.补充说明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用例以进一步确认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騃颠黯惨百年之约八戎伯鹩菜把参天两地层层深入陈力列尘气此时达荷美人抵距飞粮挽秣覆没贡书钩膺乖叛含咀候场华藏讲宗脚踏车饥僝介福京韵大鼓糠糜课读口茄目瞠坤宁宫焜燿浪淘沙了不可见乐祖骊珠沦失露水朦郁棉籽逆变尼聃皮钱谱次奇花名卉鹊巢赋入夥声韵市誉手痒思辩私益嵩溟田宫天经条苗提掇筳篅微点误认颜标翔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