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有《牧誓》篇,言 周武王 伐 纣 ,在 牧野 誓师。后遂以“誓牧”指誓师征伐。《初学记》卷二三引《唐贞观年为战阵处立寺诏》:“ 有隋 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誓 牧 登陑,曾无寧岁。”
“誓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古代军事征伐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来源典故
该词源自《尚书·牧誓》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誓师讨伐商纣王的历史事件。后以“誓牧”代指誓师征伐的仪式或行动。
字词分解
唐代《唐贞观年为战阵处立寺诏》中曾引用:“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誓牧登陑,曾无寧岁。” 此处“誓牧”指唐太宗以武王伐纣为典范,强调征伐的正当性。
以上解释综合了汉典(高权威性)和沪江词典(高权威性)的释义,并参考了其他文献用例。如需查看更多细节,可查阅《尚书·牧誓》原文及相关历史研究。
誓牧(shì m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誓言守约,约定诺言。
誓牧的部首是言字旁和牛字旁,共计11个笔画。
誓牧是由“誓”和“牧”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誓”是指发誓、宣誓的意思,“牧”是指牧场或牧畜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立下誓言守约的意思。
誓牧的繁体字为「誓牧」。
在古代,誓牧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现代汉字写法相似。
1.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承诺保持誓牧的态度。
2. 他立下誓牧,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
誓言、誓约、守约、约定、宣誓、立誓
许愿、许诺、承诺、保证、誓死
失信、背约、抗拒、违背、破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