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m one’s sails to the wind] 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
眼见得城池也不济事了,各人自思随风转舵。——《水浒》
见“ 随风倒舵 ”。
“随风转舵”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uí fēng zhuǎn duò(注音:ㄙㄨㄟˊ ㄈㄥ ㄓㄨㄢˇ ㄉㄨㄛˋ),以下是详细解释:
比喻根据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或立场,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人缺乏原则、趋利避害的行为。例如:“他为人圆滑,总爱随风转舵,难辨真心。”
该成语强调“被动顺应”而非主动调整,与中性词“随机应变”不同,更偏向投机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水浒传》《桃花女》等古典作品。
《随风转舵》是一个成语,意为随着风向转动舵机,比喻人缺乏主见或没有坚定的立场,随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主意或态度。
《随风转舵》的拆分部首是「舟」和「走」,共计14个笔画。
《随风转舵》这个成语的来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庄子》一书。《庄子·逍遥游》中曾经提到:“鲲鹏之于南冥也,犹人之于天地。鲲鹏之于化也,犹人之术;变化之术,亦莫巧者也。天地之功,千变万化,而无穷也。忽然冯莫之术,而皆匡救周至;盖将欲转之而不能,任之而不能,任而不予,任而不能任,任而乃任。”这段文字中的“忽然冯莫之术”被引申为人们随意改变立场或决策的意象,后来成为了“随风转舵”的成语。
《随风转舵》的繁体字是「隨風轉舵」。
古时候《随风转舵》的写法没有明确记录,但可以推测舵机的形状,整体上类似于舟字加上走字,下方可能加上舵字,以说明舵机不停转动的形象。
他曾经坚持自己的意见,但不久后却随风转舵,让人感到失望。
随风而去、转舵盲目
随波逐流、见风使舵
坚持原则、持之以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