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6*全6*国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纤翳汉语 快速查询。
“纤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n yì(),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微小的障蔽
多指天空中的浮云或细微遮蔽物,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例如:
比喻事情的障碍
引申为抽象层面的阻碍或隔阂。例如近代文献中,用“无复纤翳之留”比喻消除猜忌与矛盾。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世说新语》《入蜀记》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纤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细小的、轻纤之意。
纤翳的部首分别是纟(纤字的左边部分)和羽(翳字的上方部分)。
纤字的总笔画数为7,翳字的总笔画数为15。
纤翳是由“纤”和“翳”两个字合并而成的,它是在古代汉字中出现的词汇。
在繁体中,“纤”字的写法为「纖」,而“翳”字的写法没有繁体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纤字和翳字的形状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基本相同。
1. 这幅画的线条纤翳而细腻。
2. 她的美在于那微微纤翳的睫毛。
3. 月光透过窗帘,为房间披上一层纤翳的光晕。
1. 纤巧:细小而巧妙。
2. 纤弱:细小而柔弱。
3. 翳障:遮蔽、遮挡。
1. 细微:微小、精细。
2. 细腻:细致、温润。
3. 轻柔:柔和、温柔。
1. 厚重:粗大、沉重。
2. 粗糙:粗糙、粗犷。
3. 粗暴:粗鲁、蛮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