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发神谶碑》的俗名。因碑石裂为三段,故称。 清 孙星衍 等《寰宇访碑录·吴》:“纪功碑,篆书, 天璽 元年八月,俗称三段碑。”《江宁县志·金陵金石考》:“ 吴后主 纪功三段石碑,一名《天发神讖碑》,又曰《天璽华覈文皇象书》。非篆非隶,最为奇古。在府学尊经阁下。”亦名“三段石”。 清 叶奕苞 《金石录补续跋·吴天玺元年纪功碑》:“此 吴巖山 纪功德石,在 江寧府 天禧门 外,俗名三段石。”
“三段碑”是《天发神谶碑》的俗称,因碑石断裂为三段而得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三段碑”主要指东吴《天发神谶碑》,其断裂为三段的特征成为核心命名依据,兼具历史考证与书法研究价值。若需进一步了解碑文内容或现存残片信息,可参考金石学专著或南京地方志。
《三段碑》是一个成语,形容文章或诗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它表示篇幅分为三段,每段句子或词句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因而整体内容清晰,构思严谨。
《三段碑》由三个字组成,每个字的部首和笔画如下:
1. 三 [部首:一、丨、丶;笔画:3]
2. 段 [部首:殳;笔画:6]
3. 碑 [部首:石;笔画:13]
《三段碑》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中的一篇名为《老子道德经》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提到遵循《老子道德经》的文章应当像立碑一样,分为三段,因此产生了这个成语。
《三段碑》的繁体写法为「三段碑」,与简体写法相同。
在古代,「三段碑」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为例,「三段碑」的古汉字写法如下:
1. 三 [古汉字写法:參]
2. 段 [古汉字写法:段]
3. 碑 [古汉字写法:碑]
以下是应用了《三段碑》这个成语的例句:
1. 这篇文章写得像一座《三段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他的演讲内容布局合理,可谓是一篇《三段碑》。
3. 这首诗的每个段落都独具特色,像一座座《三段碑》。
与《三段碑》相关的一些组词如下:
1. 文章梳理
2. 句子分段
3. 构思周密
4. 内容清晰
5. 篇幅合理
与《三段碑》意思接近的成语有:
1. 篇章有序
2. 结构严谨
3. 条理分明
4. 层次分明
5. 立意鲜明
与《三段碑》意思相反的成语有:
1. 语无伦次
2. 纷乱无章
3. 缺乏条理
4. 话不经常
5. 漫无边际
炳贲搏逐财贸册叶超石乘其不备冲然次序窜定大使者等守蝶影迭障断岫堵口烦煎佛经浮征规矩准绳汉武台诲敕灰汤脚头妻叽哩哇啦籍奏剧盗铠装客轮空心萝卜枯竹褐联延龙翼络腮胡子緑内障楙迁玫陛鸣冤名著魔物弄嘴怒火冲天贫寡轻尘栖弱草请闲求旧善绻深机贳过属籍肆略肃柬素质踏藉汤粥铜商童试图写巍然耸立为行谢仙